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课《蜡烛》教学课件设计.ppt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课《蜡烛》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7000万,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各同盟国浴血奋战期间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在二战期间发生在南斯拉夫战场的一篇战地通讯《蜡烛》。 《蜡 烛》 蜡 烛 苏联 西蒙诺夫 体裁: 战地通讯 【教学目标】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给下列字词注音: 烧 灼 桥头堡 地 窖 匍 匐 腋 下 拂 晓 瓦 砾 颤巍巍 育乞西 契柯拉耶夫 舀 鞠 躬 zhuó bǎo jiào pú fú yè fú lì wēi qǐ qì kē yē yǎo jū gōng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 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 1、快速阅读(全文约3000字)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 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的方场。 人物: 老妇人玛利·育乞西 事件: 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起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 揣摩语言 画出描写老妇人行动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明了什么? 老妇人是一个 ( )的人 老妇人是一个 ( )的人 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 忘我; 不惧危险,安葬烈士; 慈爱; 对法西斯充满仇恨; 有着强烈深沉的母亲般的爱…… 课堂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