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PAGE 精选文档 社会意理学部分知识点 ———————————————————————————————— 作者: ———————————————————————————————— 日期: 社会意理学 (一)社会思想 1.自我 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看法,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厩鳕价糴鑊嫻硯媪偬剀蠱举锞诛鸕。 ①主我与客我:詹姆斯。②镜我:米德。③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2)自我的构造: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省自我。此中 ,社会自我是 自我的中心。 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致性:解说经验;决按期望。 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最后到心理自我。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以为有三模拟(嬉戏 )、游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5)与自我有关的看法: 自我图式;自我关系效应 ;巴纳姆效应;自我增强(主要有六种方式 : 向下的社会比较, 选择性忘记,有选择地接受反应 ,缺点赔偿,自我防守性归因, 自我设障)。 灯级焖綬蕁殞幘钕羨睪糲仑鵂辙栅。 归因 归因的定义:个体依占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由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清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以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 (3)归因的理论: ①海德的朴实心理学:个体行为原由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依据共变原则和清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测论: 当人们以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内在属性相一致时, 就是在 进行对应推测。琼斯和戴维斯以为,在进行对应推测时,需要考虑行为的非希望性与非服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拥有低的社会集意性时,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禎滎簍潋骧繳驼瀟灵盜弥攜预锒询。 Kelley的三维理论:行为者、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 三种形式。在详细归因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差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向性信息。 归因误差:基本归因错误;自利误差,又称自我服务误差,印象管理理论能够对其解说; 自我贬损;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禍諾缉脸赉荩预謁趱烴謹鸹铆灝錫。 今日这两部分内容不过对社会思想先做一个大体的认识, 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 要波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 ,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 ,会简单记忆得多。 (二)社会思想 颛沟鑰鏡駱箦缴鉀转鷸鰣诧赚归蠐。 1.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1)社会知觉的含义 :个体对他人、集体、自己以及对他人行为原由的知觉。 (2)印象形成: ①印象形成的含义。 ②印象形成中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慈善效应,又称正性误差;刻板印象。 ③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均匀模式;加权均匀模式;中心质量模式(阿希,经过印象实验)。 社会知觉的图示:图示又称基模,是组织信息的方式,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和解说世界。泰勒和克劳克划分了四种图示,即人的图示、自我图示、角色图示和社会事件图示。 箫蜆稅煉谓缓鹎鴇怀糞搖铜櫺黄鹏。 影响社会知觉误差的因素: ①认知启迪:代表性启迪;可得性启迪(易得性启迪 );调整性(锚定性)启迪。 ②投射作用。 ③感情卷入。 ④内隐人品理论(外行人理论):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自己的人品理论,即一套关乎人品各种特色是如何互相适应的、未言明的假设,这类理论之所以是隐含的,是因为它极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达出来,甚至个人意识不到。伯曼等人又把这类理论称作有关成见。 踐胧饗顓荚鞯觞脐簀摳骟钤镧诗鱧。 ⑤情绪的泛化。 (5)社会判断的含义 :个人对社会性质的自我主观意识 ,也能够指社会舆论对某人、 某事的评 论,拥有实践性、预示性、稳固性。飘铑广盖谑葦荣懟擋寵辂紿棟县兩。 社会判断理论:谢里夫和霍夫兰德以为,人们在对它物进行判断时,假如他们自己已经持 有某种判断的参照标准,那么在实质的判断过程中,被判断的事物与参照标准相差越大,则伤鸱缘爷蠐稳頡詡抡還阁炼绒炖蹣。 人们偏向于将其判断为比实质上相差得更大,即对照效应,如旷课人和摔婴儿的人对比 得出旷课的人不坏的结论 ;若被判断的事物与参照标准比较相像 ,则人们会偏向于将其判断 为更为相像的,即同化效应。辐鈥齷蛏华酈劍絡飴笔钺慪称須榇。  ,会 (7)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像的说法却致使了不一样的决议判断。 应的经典实验为 亚洲疾病问题实验。剛篑櫞毡鹗时兩欽銠濤难举驻欤辙。  框架效 (三)社会思想 1、社会态度 (1)态度的含义:由认知、感情、意愿三因素构成,此中 ,感情成分常常占主导地位。 (2)态度的功能:工具性 ;自我防守;价值表现;认知。 态度形成:凯尔曼以为,态度形成包含允从、

文档评论(0)

130****6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