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VIP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标准(征求意见稿) GB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标准(修改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的术语和定义、蛙场的生态环境、蛙场的选址与类别划分、蛙场的基本设施建设、种蛙选择、交配产卵、卵团孵化、成蛙发育规格指标、蝌蚪饲养、变态幼蛙的管理、蛙场的夏、秋季管理、秋捕、贮藏、越冬。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林蛙的半人工养殖,不适用于林蛙的全人工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标准。 3.1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 Guenther) 与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为同物异名。 3.2 东北林蛙物种分布范围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东北部。 3.3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 是指在东北林蛙的自然分布区域内,利用天然林资源条件,实行人工辅助孵化蝌蚪,幼蛙、成蛙实行森林天然放养,在山林中自然生长育肥的养殖模式。 3.4 一年生幼蛙 是指当年由蝌蚪变态后的幼蛙经过夏、秋森林生活期后,下山回河越冬的幼蛙。 3.5 载蛙量 是指单位有效森林面积所能放养的林蛙数量。 3.6 有效放养面积 是指蛙场辖区内林蛙能够长期、正常生存的森林面积。 3.7 养殖单位 是计算森林养蛙面积的一个指标。50公顷的有效面积为一个养蛙单位。 4 要求 4.1 蛙场生态环境 4.1.1 林相条件 树种繁多、植被茂盛的天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森林履盖率大于70%,森林类别为原始森林或次生林,森林结构为上有乔木层,中有亚乔木和灌木层,并有藤本植物伴生,下有繁茂的草本植物层及枯枝落叶层。 4.1.2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90-140天,年降水量600-1300mm,林下相对温度85%左右。 4.1.3 水源条件 蛙场内要有终年流淌的天然河流或小溪,河宽小于5m,河长1km以上,水质清澈,水体无污染,pH值为6-7,含氧量4mg/l左右。 4.1.4 地形条件 三面环山形沟、扇形沟、两山夹一沟或一面向水的山坡,且远离城镇、村庄和工厂。 4.1.5 土壤条件 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土质肥沃,腐殖质层厚,含水性强。 4.2 蛙场的选址与类别划分 4.2.1 蛙场的选址 按4.1蛙场生态环境要求进行蛙场选址。 4.3 蛙场的基本设施建设 4.3.1 看护房 依蛙场大小及与孵化池、越冬池的相关性,因地制宜适建一处或多处看护房,以满足养蛙生产和看护人员居住为原则。 4.3.2 孵化池 依蛙场有效放养面积及载蛙量等因素确定孵化池总面积大小,选择河流中下游便于引水区域因地制宜修建一处或多处孵化池,单池面积不小于40m2,排灌方式为单排单灌式,池深30-60cm。 4.3.3 变态池 当蛙场面积超过4个养蛙单位,且大范围、长距离没有孵化池和越冬池分布时,应选择沿河岸适于幼蛙生存的地段每隔500m左右修建一个或数个变态池。单池面积不小于50m2,池深不低于50cm,池形为底深,缘浅的锅底形; 当蛙场内建有多个且分布较均匀的越冬池,或蛙场面积低于4个养蛙单位时可不修变态池和蝌蚪饲养池,而直接用孵化池养蝌蚪至变态上山; 亦可利用山间天然“泉眼”、池塘、湿地改扩建来修建变态池,变态池在蝌蚪变态期要确保不干枯。 4.3.4 越冬池 在蛙场内选择沿河、易于引水的低洼地域或适于拦河筑坝的河道修建越冬池。要确保有可靠措施和手段控制进出水和防洪。依沟系长度,池间隔200-1000m,池水深不低于1.5m,单池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越冬池总面积应占蛙场有效面积的0.1%左右。同时应确保越冬池冬季有流水,且池底、池边不渗、不漏。 根据需要,适当调节水位,越冬池可兼作蝌蚪孵化池、变态池、饲养池来使用。 4.3.5 蝌蚪饲养池

文档评论(0)

泰和宸风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泰和宸风文化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211MA94GKPQ0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