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4课第2框权利行使注意界限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01210148.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4课第2框权利行使注意界限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01210148.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建议用时:40分钟) ◎知识点一 民事权利有限制 1.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民事权利的有(  ) ①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 ②乙拒绝接受丁馈赠给其一台洗衣机的行为 ③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 ④丁在自己承包耕地上建造坟墓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拒绝接受别人的馈赠,没有侵犯他人权利,不属于权利滥用;①③④都是权利滥用的体现。] 2.某记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夸大其词地宣称:有关研究表明,某品牌矿泉水的矿化、磁化、灭菌装置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提醒消费者要“慎用”“当心”。该记者的上述做法(  ) A.正确,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B.错误,夸大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C.正确,行使了消费者的批评监督权 D.错误,报道失实,侵害了该矿泉水生产企业的名誉权 D [新闻单位正确行使的新闻监督权,内容报道基本属实的,没有侮辱性内容的,不应当认定其侵害名誉权。但夸大其词、报道内容失实的,则构成侵权。] 3.某公安局的王局长,为了自己家的安全,利用职务之便在别墅的墙上私设电网。他的这一行为(  ) ①正确行使了宪法规定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②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妨碍 ③违背了民法的自愿原则 ④是对民事权利的滥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利用职务之便在别墅的墙上私设电网显然妨碍了社会的公共安全,是对民事权利的滥用,②④入选。] 4.民法之所以强调对民事权利的限制,是基于(  ) ①民事主体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 ②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要求 ③公序良俗原则的要求 ④公平原则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滥用民事权利必然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公序良俗本身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公平原则就是合理确定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②③④入选。①是对民事权利保护的依据,不选。] 5.下列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著作权均无期限限制 B.著作财产权均有期限限制 C.未经著作权人允许使用他人著作的行为均构成侵权 D.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品发表后50年 B [自然人和法人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均有期限限制,B项正确。] 6.某高校在期末考试时,把学生考试的实况进行了网络直播。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考试”新模式的尝试,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有人认为这是暴露和干涉别人隐私,侵犯了隐私权。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隐私权不应是作弊学生的“保护罩” ②法律保护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③作弊活动不属于法律保护的私人活动 ④考试期间作弊信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法律对隐私的保护,是针对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息,是为了保障人们私人生活的安宁,使其不受干扰。作弊活动不属于法律保护的私人活动,把学生考试的实况进行了网络直播,并没有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以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等扰民作业。市民王某在装修房子时未按规定时间施工,严重影响邻居周某的生活。周某多次与之交涉未果后诉之法院,王某被判赔偿周某精神损失费5 000元。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 ①及时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能够保证公正司法 ②诉讼方式是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材料未涉及司法公开的问题,而且“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能够保证公正司法”也夸大了公开司法程序和结果的作用,①排除。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途径不仅仅是诉讼,而且“最佳途径”说法过于绝对化,②排除。规定装修等扰民作业的时间限制意在警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③符合题意。“周某多次与之交涉未果后诉之法院,王某被判赔偿周某精神损失费5 000元。”警示公民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④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8.甲村和乙村相邻,一条小河流经甲乙两村,一年天旱,上游的甲村便在小河上筑起水坝,将水截住,乙村对此不满,两村发生纠纷。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村位于河道的上游,有权截水自用乙村不能干涉 B.甲村将水截住违反了民法典关于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C.甲村用水须经乙村许可 D.乙村用水须经甲村许可 B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