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徽因对我国建筑设计的促进作用(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83DX,doc格式,正文4203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林徽因,我国,建筑设计,促进作用,林徽因,建筑,设计作品,既 2
一、林徽因的建筑情缘 2
二、林徽因对新国建筑设计的贡献 4
1.国徽设计过程中的重大贡献 5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6
参考文献。 7
[3]遥远.一代才女林徽因[J].钟山风雨,2010(2) 7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7
论文致谢(模板) 8
正文
林徽因对我国建筑设计的促进作用(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林徽因的建筑设计作品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征,还包含了现实主义内容,既满足了服务人民的要求,也满足了服务时代的需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林徽因对我国建筑设计的促进作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林徽因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关键字:林徽因,我国,建筑设计,促进作用,林徽因,建筑,设计作品,既
林徽因的建筑设计作品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征,还包含了现实主义内容,既满足了服务人民的要求,也满足了服务时代的需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林徽因对我国建筑设计的促进作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林徽因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既是大家公认的文学家、诗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长期从事中国建筑理论以及中国古代建筑遗址的相关研究,她曾在20世纪30年代与梁思成一起勘查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址,并独立完成了20余篇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文章,她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勘测资料等都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史料[1]82.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徽因还参与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另外,林徽因自归国之后,曾先后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建筑人才。
一、林徽因的建筑情缘
林徽因(1904-1955),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原名林徽音,于1935年为避免与同时代作家林微音之“音”相混淆而改名为林徽因。林徽因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受家人喜爱;尤其是少女时期的林徽因,更是受到了其父林长民的偏爱。
林徽因在1916年进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在学校读书期间,她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学习英语,这对林徽因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920年,林长民在北洋官场受到排挤,“出国考察”之际,他毅然决定携自己最喜爱的16岁小女儿林徽因同行。林徽因于1920年8月随父先后游历了巴黎、罗马、日内瓦、布鲁塞尔等欧洲城市,异国的自然风景、民俗民风令林徽因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类建筑更是紧紧吸引着林徽因的目光,对林徽因的触动也非常大,恰恰是这次欧洲之旅促使林徽因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2]98.
1921年,回国后的林徽因依然在培华女子中学读书。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留学,由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好在该校主修美术,而选修建筑系课程。林徽因于1926年至1927年期间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聘为建筑系兼职设计助理教师,并于1927年获美术学士学位。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婚后两人同往欧洲,对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建筑进行了全面的考查。
1928年8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回国之后,一同受聘于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任教授,梁思成任主任[3]101.当时,张学良出资发起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的活动,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在此次征集大赛中一举夺魁,并获得该项大奖赛的最高奖金。
1931年,林徽因与丈夫来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研究。在此期间,林徽因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形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此后数年,林徽因还陪同丈夫梁思成深入山西、河北等地勘察中国数十处古建筑,并单独或与丈夫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诸多论文及调查报告,如《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平郊建筑杂录》等[4]89.
1937年夏,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山地区进行考察时,发现我国已知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大殿。但此时“,七七”事变爆发,林徽因只得中断了正要深入进行的野外研究工作。
1946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林徽因与丈夫返回北平,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营建系,并于1949年受聘于清华大学营建系,任教授,从事《住宅概论》等课程的讲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林徽因以满腔的热情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