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员之行为是否已逾越保障之范围演示教学.ppt

立法委员之行为是否已逾越保障之范围演示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目 立法委員 至認為立法委員兩百二十五人,人數太多或應予減半者,其理由多為: (1)台灣地區人口僅兩千三百萬,國會議員人數應與人口數成比例,代表的人口數宜過少。 (2)「立法院是社會亂源」,減少立委人數,應可降低「危害」程度。 (3)立法權過大,必須制約,減少立委可以收削減國會權力之效。 (4)甚至,立委人數減半也是精簡政府組織的一環。 第一目 立法委員 其實,國會亦為社會組織,必需具相當員額規模,始得有效運作。而國會更是民意機關,尤應考量所為決議的代表性、正當性。如以立法院十二個常設委員會而言,每位立委限定參加一委員會,如立委兩百二十五人減半,則委員會人數極為有限,其運作程序及決議,是否具正當性及代表性,不免受到質疑。 第一目 立法委員 三、立法委員之任期 (一)憲法原文的規定 立法委員之任期為三年,連選得連任,其選舉於每屆任滿前三個月內完成之(憲法第六十五條)。 (二)增修條文的規定 立法委員自第七屆起任期改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九十四年六月十日總統公佈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一項)。 第一目 立法委員 四、立法委員不得兼任官吏 依憲法規定,立法委員不得兼任官吏(第七十五條)。此項限制之規定,與我國憲法原具有內閣制精神不甚協調,而與總統制國家行政與立法兩權分立有類似之處。 第一目 立法委員 再者此項兼職之限制,乃基於立法委員之職權及身分之考慮,依照歷次司法院解釋,其限制對象包括: 1.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釋字第四號、第二四解釋) 2.公營事業機構之董事、監察人及總經理(釋字第二四號、第二五號解釋) 3.國民大會代表(釋字第三0號解釋) 4.省、縣地方議會議員 第一目 立法委員 可知立法委員不得兼任官吏,非謂官吏以外任何職業得以兼任,仍須視其職務之性質,與立法委員之職務及身份是否相容。而立法委員如就任官吏,即應辭去立法委員職務,其未辭職就任官吏者,應於就職時,視為辭職(司法院釋字第一號解釋)。 第一目 立法委員 五、立法委員的職業倫理 立法委員為中央民意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而立法工作,係行政機關、立法機關、政黨、民間團體(利益團體)等互動的結果。 今立法委員置身於內、外在環境的支持與需求下,扮演著代表者、立法者、溝通者、政黨成員等多重角色,故其職業論理的建立益顯迫切需要。目前僅有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等少數法律為之規範,至於遊說法、政治獻金法、財產信託法等法律尚待制定,固立法規範似嫌不足。 第一目 立法委員 民國八十八年一月十二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立法委員行為法。該法要求立法委員應秉持理性問政,共同維護議場及會議秩序,明定禁止之行為。 並要求對秘密會議之事項及決議保密;不得兼任公營事業機構之職務;有關遊說及政治捐獻活動應依法律規定。此外,就委員之違規者設定懲處紀律。 第一目 立法委員 六、立法委員之保障 立法委員為民意代表,享有一般民意代表之保障,其保障有二: (一)言論免責之保障 亦即享有言論免責權。立法委員在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憲法第七十三條)。而依據司法院釋字第四三五號解釋,立法委員之言論免責保障,限於與職權有關之言論,故保障之宗旨在維護立法委員受人民付託之職務地位,並避免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之功能,遭受其他國家機關之干擾而受影響。 第一目 立法委員 至於立法委員之行為若觸及刑責,如蓄意之肢體動作,顯然不符意見表達之適當情節,至侵害他人法益者,在情節重大而明顯,獲被害人提告訴或自訴時,司法機關得依法偵查、審判之。 釋字435 憲法第73條規定立法委員在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旨在保障立法委員受人民付託之職務地位,並避免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之功能遭致其他國家機關之干擾而受影響。為確保立法委員行使職權無所瞻顧,此項言論免責權之保障範圍,應作最大程度之界定,舉凡在院會或委員會之發言、質詢、提案、表決以及與此直接相關之附隨行為,如院內黨團協商、公聽會之發言等均屬應予保障之事項。 越此範圍與行使職權無關之行為,諸如蓄意之肢體動作等,顯然不符意見表達之適當情節致侵害他人法益者,自不在憲法上開條文保障之列。至於具體個案中,立法委員之行為是否已逾越保障之範圍,於維持議事運作之限度內,固應尊重議會自律之原則,惟司法機關為維護社會秩序及被害人權益,於必要時亦非不得依法行使偵審之權限。 釋字第435解釋與釋字第165號解釋所對地方民意代表意旨相同,皆強調言論免責的相對保障主義。 言論免責特權旨在保障民意代表之行使職權不受到壓迫,並非私權,故縱使其表示拋棄,亦不發生效力。 此所稱言論與表決,包括積極言論表決與消極不言論與表決之自由。將立法院內所為言論,登載於公報,或另行出版,亦應在免責範圍。 第一目 立法委員 (二)不被逮捕之保障 立法委員除現行犯外,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憲法第七十四條)。經八十六

文档评论(0)

139****0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