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术前准备 一、麻醉方式:全麻 二、病人准备:开放静脉通道,导尿 三、手术体位:建立气腹,帮助医生有足够的空间观察操作,患者通常为头低脚高位15-30度,CO2维持压力10-15mmHg * * * * 四、仪器准备:电刀、吸引器、无影灯及完整的腹腔镜系统。 * * 五、物品准备 * * 定位 .自脐中线开始向疝侧做约2.5cm的横切口,分离皮肤、皮下直至腹直肌,游离腹直肌并将其抬起,以手指钝性分离肌肉后间隙 * *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1、提前洗手,检查腹腔镜器械的完整性,装备好穿刺器,与巡回护士清点各物品,连接各管路并妥善固定。2、建立人工气腹,注气过程中注意气腹机上显示的压力、流量,观察腹部膨隆情况。 *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 手术配合 * * 目 录 一、解剖 二、手术相关知识 三、手术步骤 四、术前、中、后护理要点 五、注意事项 * * 一、解 剖 * * 由浅而深:(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4)腹横筋膜;(5)腹膜外脂肪和璧腹膜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稍上方,全长4-5cm,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及内外两口,前壁为腹外斜肌健膜,外侧1/3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大部为腹横筋膜,内侧1/3有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共同组成的联合腱。 * * 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管的内口为内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园形的孔隙,外口为外环(又称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缺损。管内有精索,子宫园韧带及髂腹沟神经通过。 * * ì * * * * * * * * 二、手术相关知识 * * 腹股沟疝的病因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1.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力增高 病理解剖:腹股沟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临床类型:腹股沟疝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 * 临床表现 病人在站立、咳嗽、用力时,在腹股沟部有肿块隆起,平卧位或用手推挤可消失。 斜疝包块呈梨形,可进入阴囊。 疝还纳后,用指压内环,肿块不出现,外环口扩大,可及咳嗽击感。 疝嵌顿后有肠梗阻表现或不能还纳。 应与腹股沟直疝,股疝,交通性鞘膜积液等鉴别。 * * 相关检查 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查体确诊。如果疝气比较小,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B超检查就基本可以确诊。 * * 腹股沟疝的平面与解剖图 * *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传统手术 腹腔镜手术 疝 带 疝 托 中医中药 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腹膜内补片植入术疝修补术(IPOM) * * 腹腔镜手术治疗 优点 1、切口小、疼痛轻、美观 2、避免了由于切口所致的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 3、局部的紧张感,异物感轻微 4、空间大,视野清晰,解剖标志明显,疝片易于放置到位,展开。 * * 5、术中可探查是否有隐匿疝,并得到及时的治疗。 6、治疗双侧疝、符合疝与复发疝具有一定的优势。 7、允许患者术后更早的恢复非限制性活动。 * * 全腹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Totally Extraperitonial)不进入腹腔,对腹腔无干扰,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最佳术式。 * * 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单侧或双侧疝 复发疝。 * * 手术禁忌症: 1.无法耐受全麻者。 2.无法耐受气腹者。 3.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 4.严重出现倾向者 * * 三、手术步骤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