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 《扬州慢》同步练习(解析版).doc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 《扬州慢》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慢》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 )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 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 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理解与分析。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C项,此诗句不含有离情之苦。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过维扬(维扬:指扬州。《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以“维扬”代“扬州”。) B.淮左名都(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C.自故马窥江去后(江:这里指长江。) D.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学文化常识等知识。考生要根据肯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 项,“后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错误,应为“后借指故国之思”。 故选D。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姜夔的《扬州慢》,完成小题。(7分) 扬州慢 [南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3.C 4.运用了拟人手法,(2分)连“废池乔木”都厌恶说到战争,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1分)表达了作者对残酷战争的痛恨(或:对人民的同情)。(1分) 【解析】 3.试题分析:C作者写杜枚是为了反衬扬州今日的残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 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梅引①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