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血管血栓形成 1.反复穿刺 2.穿刺不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栓子 3.封管技术不当,造成血栓形成 预防: 熟练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掌握进针速度与角 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 静脉炎的分级和分类有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 临床表现 输液引起的静脉炎首先是局部症状表现为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并出现沿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临床表现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 黑色 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继之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 静脉炎分级 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定的标准,根据患者表现出的最严重的症状进行分级,静脉炎分五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 状物形成,触摸到条索状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 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1英寸 (2.5cm),有脓液渗出 * 临床分型 根据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及症状,国内分型: 红肿型:静脉周围有红肿,沿静脉走向发红,触痛明显; 硬结型:沿给药的静脉节段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淤斑达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 * * * 静脉炎导致的不良后果 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治疗费用 病人满意度下降 医患投诉 *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18 静脉炎的定义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静脉炎的预防、处理原则 治疗静脉炎的方法 */18 静脉输液是直接、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通过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其他给药方式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输液治疗的前、中、后期,均应注意观察并及时预防和处理输液的并发症。 */18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1.过敏反应 2.发热反应 3.空气栓塞 4.急性肺水肿 5.输液微粒污染 6.晕厥 7.静脉炎 * 静脉炎定义 由于静脉内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的局部静脉化学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 药物因素、机械因素、微粒污染及物理因素等均可引起静脉炎。 * 静脉炎 静脉炎—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 我国静脉输液用量大,加入静脉输液中的药物为90%(英国是45%,澳大利亚是63%,美国是76%) 据国外资料报告,住院病人接受静脉插管给药者发生输液性血栓性静脉炎者高达25%-43%。 * 静脉炎的病理改变 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或高渗葡萄糖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性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 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导管针的材质、长度及管径 操作技术不当 穿刺部位不当 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固定方法不当 输液的浓度 患者本身的身体状态 输液速度 * 药物外渗的常见因素 药物方面: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毒性及Ⅰ型变态反应 护理人员方面:护理技术、用药知识、责任心。 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病人及家属对药物外渗的风险认识不足。 *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因素 操作者的技术 院内感染 留置针留置时间 留置输液装置/接口感染 敷料使用和更换 * 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 ) PH值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扰 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 H<4.1为强酸,PH>9.0为强碱 部分药物PH值 5%GS、 10%GS 、50%GS PH=3.2~5.5 0.9%NS PH=4.5~7.5 5%GSNS PH=3.5~5.5 复方氯化钠 PH=4.5 5%NaHCO3 PH=7.5~8.5 20%甘露醇 PH=4.5~6.5 低分子右旋糖苷GS PH=3.5~6.0 多巴胺 PH=2.5~4.5 10%KCL PH=4.5~6.5 氨苄P P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x
- 《旅游职业礼仪》课件——表情礼仪.pptx VIP
- 智慧康养服务平台方案.pptx VIP
- 学堂在线 学堂云 雨课堂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电大一网一《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形考任务3(预备知识:第4章;分值:15分).docx
- (二模)淮北市和淮南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 (二模)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pdf
- 企业税务合规管理框架、案例、主要税种合规管理重点、小微企业的税务合规管理.docx VIP
-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