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 年—— 2011年哈尔滨市呼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二年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呼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
规划设计
1
2010 年—— 2011年哈尔滨市呼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二年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粮食安全是立国之本。 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比较严重, 并可能
长期影响世界的发展稳定, 中国必须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粮食安 全保障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并把这项 工作摆在突出、 显要的位置, 要求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产粮大省黑
龙江省 , 要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 加大农业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粮食生产。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 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承
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省委、 省政府提出把黑龙江省建成 “稳
固、可靠、长久”大粮仓的思想,力争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全
省粮食总产达到 1000亿斤的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
根据 2009 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 “切实做到 ‘两个聚焦’” 的重要部署, 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步伐,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
公室经研究决定,从 2009 年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
围绕 《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的指导意见》的战略部署,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呼兰区农业开 发办经过反复调研、 科学论证, 决定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镇和 腰堡街道建设 4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2
2010 年—— 2011年哈尔滨市呼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二年规划 第二章 规划目标
第二章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
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
项目区建成后要在呼兰区以下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玉米稳 产高产,节水灌溉,农田绿化、美化,科技推广,农民增收。
3
2010 年—— 2011年哈尔滨市呼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二年规划 第三章 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
第三章 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
3.1 项目所在区概况
呼兰区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南濒江与阿城市、宾县相望,东
临巴彦县,西毗肇东市,北接绥化市、兰西县,地理坐标 45°49 -46°25,东经 126°11-127°19。是省城、市府通向北疆腹地的
交通要地,处于哈大齐经济带枢纽部位,成为人流、物流、信息
流、资金流交汇之地。区内江河纵横、陆路交错,松花江、呼兰
河、 泥河、 少陵河、 漂河等 “一江四河”, 滨洲、 滨北 2 条铁路,
正在建设的过江隧道,地铁 2 号、轻轨 4 号 2 条地铁等 11 条过
江通道,以及哈大、哈黑、哈肇、哈伊等多条国省级公路构成了 呼兰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为呼兰扩大招商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 础。
呼兰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 (1734 年)正式建呼兰城,距今已有 271 年的建城历史。建国后隶属松
江省, 1954 年属黑龙江省, 1958 年划归哈尔滨市, 2004 年撤县
建区,现为哈尔滨市八区之一。区划调整后,幅员面积 2197 平
方公里,辖 3 乡 10 镇、 4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62 万。
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 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区
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年积温差异不超过 100℃,年平
均气温 3.3℃。区境东西横跨 1 个纬度,年平均降水量 505.4 毫
米,由东向西降水逐渐递减,相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