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一、区域优势 (三)区域优势的类型 6.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要素的比较成本之上的,如传统的贸易理论,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H-O模型等。 竞争优势:指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波特钻石模型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二、区域竞争力 (一)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 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能力。只有把区域优势发挥和显现出来,才能转化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发展。 国家竞争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经济区与经济区之间、或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 产业竞争力:产业与产业的竞争; 企业竞争力:企业与企业的竞争。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二、区域竞争力 (二)区域竞争力的评价——国家竞争力评价 1)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力主要以比较经济竞争实力为主,以反映工业经济活动,自然资源等作为基本内容。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评价方法基本确立起来,并逐步发展完善。 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得益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主要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以及社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了以人为本、终身学习、价值观与企业价值互动等新的竞争力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二、区域竞争力 (二)区域竞争力的评价——国家竞争力评价 2)评价指标体系 A. IMD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 B. 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四大因素 一级因子 评价内容 经济运行 (economic performance) 国内经济 domestic economy),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就业(employment) 价格(prices) 国民经济的宏观表现 政府效率 (government efficiency) 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制度框架(institutional framework), 商业法律(business legislation), 社会框架(societal framework) 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效率 (business efficiency) 生产力(productivity), 劳动市场(labor market), 金融(finance), 管理(management practices), 价值观(attitudes and values) 企业在创新、盈利、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基本设施建设(basic infrastructure), 技术基础建设(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科学基础建设(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 健康与环境(health and environment), 教育(education) 硬件设施、技术科学、人力资源满足企业需要的程度 资料来源: IMD,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14 IMD评价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简表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年份 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 参与排名国家数 2004 31 2 11 60 2005 19 2 18 61 2006 15 3 18 55 2007 17 3 55 2008 20 2 23 57 2009 18 2 8 58 2010 19 1 6 58 2011 23 1 7 59 2012 21 3 11 59 2013 23 4 13 60 IMD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排名表 资料来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2005~2014 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区域竞争力 评价因素因子及其权重 排名位次 因素及权重 一级因子层 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 基本条件 (0.4) 制度 47 8 27 基础设施 46 1 11 宏观经济稳定性 10 14 23 医疗与初等教育 46 32 13 效率增强 (0.5) 高等教育及培训 65 22 12 商品市场效率 56 2 11 劳动力市场效率 37 3 32 金融市场成熟度 54 1 18 技术储备 83 5 30 市场规模 2 27 17 创新与市场成熟度(0.1) 商业成熟度 43 16 17 创新 32 26 10 2013年WEF年国际竞争力指数评价因素因子及中国排名表 第二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