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证面试 高中语文《登高》试讲真题及试讲详案范例
三、高中语文《登高》
01考题回顾
02考题解析
高中语文《登高》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学生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语: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
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
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品读诗歌,初步了解:
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精读诗歌,赏析内容: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 “急”“高”“啸哀”“清”
“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
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
投影。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
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
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
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
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
“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
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问: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
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
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
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
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拓展延伸: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布置作业:
赏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设计:
03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专业知识类】
【参考答案】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杜甫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首名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
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
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
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
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
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准备知识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doc VIP
- 2019款林肯航海家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财务管理培训之财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PT课件共29张PPT).pptx VIP
- 河北高职单招考试二类单招联考文化试题.docx VIP
- 宅经.pdf VIP
- 金川公司社招技能操作人员考试题.pdf
- 暴雨洪水计算表格.xls VIP
- 年产8万吨乙酸乙酯生产车间的设计论文.docx VIP
-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默写专题训练---看图填诗句类默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