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业经济的兴衰演变.docVIP

地区农业经济的兴衰演变.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区农业经济的兴衰演变 乾亨三年(981)《王裕墓志》记:“行顺州(疑治今阜新县大巴乡五家子)刺史,公下车之始,起学劝农,褰帷布政。”清宁六年(1060)《赵匡禹墓志》记“:知临海军(今锦州)节度使事。公乃覃信惠,去烦苛,劝农桑,缮庐舍。考未三载,治洽一同。”另外,辽代中央机构南面官设有司农寺,在东京道一些州县设有司农分司,委派司农少卿等官员管辖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此类官员多为地方行政长官兼任。如辽朝后期,道宗大安六年(1090)的《萧袍鲁墓志》记载,萧袍鲁死后,辽廷委派东京巡警使、司农少卿张可及为敕祭使,知辽西州军州事、司农少卿杨恂如为敕葬使,说明作为地方官的张、杨二人都兼本地区劝农事。 再次,对辽宁实行特殊政策。在辽东地区,“先是,辽代新附地不榷酤,而盐麯之禁亦弛”,可见市场管理货物征税比较宽松,基本上是维护渤海时期的封建剥削制度,这种局面大约保持了近百年。圣宗太平年间,东京户都使冯延休按照燕京地区制度征税,大大加重了封建剥削和压榨,渤海大延琳起义即在这种背景下爆发。叛乱平定后,辽廷“连年诏令复其租,民始安靖”。 对于辽西大、小凌河流域地区,也有特殊政策。圣宗统和26年(1008),宋朝使臣路振出使辽朝,路经灵河(今大凌河)一带,在其所撰《乘轺录》中记载,灵、锦、显、霸四州“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曰太后丝蚕户”。即大凌河流域的大部分州县不纳赋税,这必然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到辽代后期,开始缴纳租赋,据《辽史#8226;道宗纪五》记载,道宗大安三年(1087)三月因为灾荒“免锦州贫民租一年”。 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在今北镇达子营辽金时期遗址出土了一件长30厘米,宽7厘米,厚0.8厘米,打磨光滑的石镰,反映出在辽代农业生产中,石器农具可能在某些地区还有使用,但铁制农具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辽代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从中原北上定居的汉人以及渤海遗民,当然也有部分与汉民杂居、转牧猎为农耕的契丹人、奚人等。因而,辽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带有很明显的“中原特色”,也就是说,辽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部分是直接从中原传入的。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大多数农业生产工具是仿中原农具样式在辽地制造的。目前在辽宁各地级市内皆有众多的辽代铁制农具出土,在种类和数量上以今辽西和辽北地区为多,其类型有犁、铧、镐、铲、锄、镰、锹、铡刀等。如阜新彰武县冯家镇张家坑辽墓出土锻制铁锄1把,分为箍、勾、板三部分,锄板长27.6厘米,宽11.2厘米,铁锄粗大沉重。尤为重要的是铁制犁、铧的出土,“昌图八面域(辽韩州)、阜新红帽子古城(辽成州)和赤峰等地出土了铸铧铜范。出土的铁锄由锄钩和锄板两部分组成,同近代铁锄大体相似。” 铜犁范结构合理,规整精致,侧面内壁铸有契丹文印记,是为铁作坊的标志,说明为本地制造。锦州北镇大市乡东沟村也出土了铸犁铧的铜范,通长41厘米、宽26厘米、厚32厘米,为子母范的母范部分,范作菱形,范内有阳文铁线契丹文2字。 与铁制犁、铧的使用相配合,牛耕技术在各地农业区得到了普遍推广。从上述出土的犁铧的形制来看,这种破土农具非用牛之挽力不能牵引使用。另外,从使用的宽大的锄头和犁铧可知,辽西和辽北地区大田的耕作实行宽行大垅,保证农作物的通风透光,以求丰产丰收。辽代农民们为防止春播前后大风扬沙掩埋田苗,采用了垄作制技术。 北宋使臣王曾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出使辽国,在其《王沂公行程录》中记载中京地区的奚人农夫即“所种皆从垅上,盖虞吹沙所雍”。这一耕作技术不仅可防风沙掩苗,同时也可保墒抗旱。另外,辽地春寒多霜冻,严重威胁着早春农作物的生长。辽代农民发明了覆棚栽培技术。据历史文献记载,上京地区在培植西瓜幼苗时,即“以牛粪覆棚而种”。辽宁地邻上京和中京地区,故垄作制技术和覆棚栽培技术亦应得到推广使用。辽代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石臼、石杵在各地出土也较多。如锦州义县大定堡乡牌坊屯遗址出土磨盘、石臼;朝阳建平县昌隆永镇新房身村柴达木遗址出土小石磨;葫芦岛建昌县牤牛营子乡三道杖子村遗址出土小石磨;铁岭昌图县古榆树镇五四村遗址出土石磨、石臼;丹东凤城市边门镇川岭沟屯遗址出土石臼等。 阜新彰武县平安乡马家村一号辽墓出土石磨盘一具,独具特色,从形制上考察,上扇030只留盛放待加工粮食的圆槽和两侧“贯耳”上的杠眼,而将其他多余部分皆琢去。这样在不影响研磨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上扇重量,使推转起来更加省力。此外,上扇和下扇磨面一凹一凸,这同一般直平磨面相比,则增大了研磨面积,因而提高了功效。石磨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显而易见的,堪为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杰作之一。 农作物种类 辽代农作物的种类较丰富,品种也比较齐全,且均为适于北方地区种植的品种。如粮食类作物,主要有粟,俗称谷子,子实

文档评论(0)

柚柚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