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调查报告.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黟县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黟县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 黟县的方言 (2) 黟县的传统节日 (3) 黟县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黟县的方言 黟县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黟县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黟县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黟县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黟县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黟县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黟县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黟县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黟县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黟县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黟县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黟县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 县方言中把打哈欠称之为“卖花也”,是因为打哈欠时的口型,像是在喊“卖花也”。 (2)黟县的传统节日 黟县的节日也是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的。下面选讲了了几个重要的节日和我们家乡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我们称之为“过年”。除夕那天人们会早上去祖坟祭拜,表示一年结束了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并且祈福来年好运。下午大家很早就贴好春联,然后鸣鞭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会有道菜――鱼,并且不能把它吃完,尤其是留着鱼头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吃完晚饭人们换上新的衣裳出去窜门,小孩子去拜访长辈并且会收到“压岁钱”。然后回来守岁,现在很多人是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守岁,也有玩游戏等活动。零时,由男子开门鸣爆焚香,敬拜四方神明,叫作“出行”。 早起,先烧香焚纸敬拜祖宗容像,后吃“锡格子茶”。 “锡格子茶”,是黟县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的早茶民俗。“锡格子茶制作技艺”如今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格”是装茶点的锡器工艺品,大年初一见“锡”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古往今来的黟县人家,欢度了除夕,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儿,就是享受“锡格子茶”。焕然一新的家人们互相拱手作揖、祝贺新禧之后,便按照辈分围坐在厅堂中央八仙桌旁。八仙桌正中间,则高高矗立着一只圆圆的、扁扁的、周边雕有花纹的、层层叠加的塔形锡器工艺品,一般由一底、一盖、一提篮以及中间的四层组成,这就是那类似果盘的“锡格”,寓意为“步步高、年年高”。将锡格从塔形样式除去提篮、掀盖、去底再将中间四层分别搁置于桌上之后,你会发现,那四层里边分别摆放着黟县的地方特产茶点千张酥、寸金糖、芝麻糖(我们称之为“麻片糖”)和花生(或花生糖)。这些茶点都是当地人家进入腊月之后自己用土法制作或自产的,各自寓意为:多片酥糖、多层叠加、外边有五彩色纸包裹的“千张酥”――步步高;外形既像金条又似元宝的夹心糕店“寸金糖”――吞金进银,招财进宝;黑、白芝麻打制的片状糖“芝麻糖”――节节高;花生或花生糖――生男生女、儿女双全。就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