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关于端午节起源有多种说法:
第一,起源于吴越地区古老的龙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由古代大自然及 动植物崇拜发展而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信仰形式。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 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传统节日。 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因为 相传龙的生日是五月初五,人们为借助龙的庇护,便于五月初五这天举行盛大的 图腾祭祀活动。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7工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 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届。据专家推断是 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族一一史称白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 们有断发纹身(打扮得像龙,以免被龙伤害)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 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白越 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 因此,端午节 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第二,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前340 一前278年)。屈原,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是一位千载不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二十岁左右入仕, 任三闾大夫,二十五岁任左徒,负责制定楚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他主张举贤任能、实行法治、联齐抗秦,辅助楚怀王治国,深受信用。但因 主张政治改革触犯了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谗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今湖 南沅7工、湘7工一带)。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一年),秦兵攻破郢(今湖北7工 陵北),屈原痈感国家的沦亡,无力挽救,乂不愿离开楚土,悲愤之余,遂于五 月初五日投汨罗7工(今湖南湘阴以北,湘7工支流),以死殉其志。传说屈原死后, 楚国白姓哀痈异常,纷纷涌到汩罗7工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7工上来 回打捞他的真身。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 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端午节赛龙舟
“赛龙舟”即龙舟竞渡,南北朝以后,赛龙舟的习俗广泛传播,明活两代, 宫廷中端午有龙舟表演。活代自顺治、康熙起,每年端午,都要在西苑举行龙舟 大赛。及至现在,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在我国普遍流行,特别是南方 各省,在广东、台湾等地被称之为“扒龙船”,四川合川一带则叫“抢江”,《事 物原始》有记载:“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哗 (吴越春
秋》也认为,龙舟“起于勾践,盖悯子宵之忠作”。活代诗人邵长衡有“五月宵 7工怒,水嬉欢竞渡”的咏叹。
在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会直接在河边 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而广东龙舟,需在端午前从水下起出,只有祭过 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方可安上龙头、龙尾,准备竞渡。
还要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以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 应)。在闽、台则去妈祖庙祭拜。
正式竞渡开始时,气余十分热烈。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 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 水一般。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广泛性的民间活动,也是最富刺激性、最为壮 观的活动。这天上午,个个头面一新,衣著人时,小孩的胸前,有的挂着香囊, 有的悬着“艾虎”或小猴儿。人们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结伴而行,或驱车前 往,万人空巷,车水马龙,蜂拥到龙舟竞渡的河岸。参加竞渡的龙舟,也都装饰 一新,船头扎一个大龙头,船前竖彩旗,旗后一人擂船鼓助阵,船尾一人撑大桨 担任竞渡指挥,两边各10人划桨,也有各12人、13人甚至20人的,要看船的 和长短大小而定。一旦竞渡令下达,鼓声$动,龙舟竞发,划船手使劲划船,誓 与对手一争高下,奋力争先,夺取标牌。此时,两岸人山人海,笑语欢声,呐喊 声、喝彩声、歌声、桨声、水波声连成一片,合奏出一曲壮阔的交响乐。唐代诗 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对此有生动的描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 呼霹雳惊,竿头挂影虹霓晕。
并形容观看龙舟者仕女如云,银钗映日,“两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我国竞渡活动起源很早,端午竞渡之风在唐宋特别盛行。这首《竞渡歌》将 竞渡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高潮迭起,把江中的竞赛和岸边观众的气余写得如火 如茶,扣人心弦。
今天,龙舟比赛已成为群众性的竞技活动, 它不仅在中国各地举行,还成为 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
端午节古诗讲解
端午节是一个民俗意义丰富的传统节日,划龙船、吃粽子、挂蒲艾等习俗, 历尽2000多年而不衰,深深融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文人学士歌咏其事的很多, 端午节历来是文人墨客怡心遣怀的好时节,因为屈原的缘故,有人就叫它诗人节, 所以历代不乏文人墨宝。留下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张建封(735 — 800),唐代诗人,兖州(今届山东)人 才华出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