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VIP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6 页 共 NUMPAGES 8 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第 1 题:《论语》记载:“列诸主在太祖庙堂,太祖之主在西壁东向,太祖之子为昭,在太祖之东而南向,太祖之孙为穆,对太祖之子而北上,以次东陈,在北者日昭,在南者为穆,所谓父昭子穆也。昭者,明也,尊父,故曰明也;穆,敬也,子宜敬于父也。”这表明 A.宗法制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周王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 D.宗法制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答案解析】A 【分析】 【详解】据材料“太祖之主在西壁东向,太祖之子在太祖之东而南向,太祖之孙对太祖之子而北上,以次东陈,在北者日昭,在南者为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等级秩序,故选A项;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祖庙祖先牌位的排列顺序,其涉及的是宗法制,并没有涉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天子天下共主是分封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宗法与神权的关系,故D项错误。 第 2 题:下表为两汉时期农业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 B.犁耕技术已经基本定型 C.耦犁是牛耕主要形式 D.政府注重犁耕技术推广 【答案解析】D 【分析】 【详解】据材料“捜粟都尉赵过在映、甘一带以人挽型”“(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王景迁庐江太守,教用型耕”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官员教人们使用犁耕技术,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和耦型是牛耕主要形式,故A、C两项错误;犁耕技术的基本定型是隋唐时期的曲猿犁,故B项错误。 第 3 题:《宋会要》记载,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规定,“每方差大甲头二人,以本方上户充”,与官吏同清丈山地。这反映出方田均税法 A.利于地主与官员的制衡 B.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C.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遭到顽固势力反对 【答案解析】C 【分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方田均税法是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从而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但是据材料可知,清丈田地是地主与官吏一起进行的,所以不能有效地抑制土地兼并,故选C项;A项地主与官员的制衡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和变法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故B、D两项错误。 第 4 题:在元朝.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但从统领路府州县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侧面来看,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据此可知,元朝行省 A.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B.与中书省是平等关系 C.掌握了地方行政大权 D.具有二元混合的特点 【答案解析】D 【分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行省既是中书省的下属,接受中书省的节制和领导,又统领地方,掌握地方大权,故选D项。A项“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只能体现行省是中书省的下属机构,故排除;B项“与中书省是平等关系”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排除;C项“掌握了地方行政大权”只能体现行省统领地方,掌握地方大权,故排除。 第 5 题:《元史?张立道传》记载:“云南未知尊孔子”;李京在《云南志略》也称云南子弟“不知尊孔孟”。明清时期天启《滇志》记载:”士秀而文,崇尚气节,民专稼穑,衣冠礼度与中州埒(等同),号诗书郎”。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B.明清时期儒学在云南传播 C.明清时期民族融合遇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答案解析】B 【详解】据材料:由元朝时“云南未知尊孔子”;云南子弟“不知尊孔孟”到明清时期“士秀而文,崇尚气节,民专稼,衣冠礼度与中州埒(等同),号诗书郡”可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明清时期儒学在云南传播的影响,B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导致变化是因为儒学的传播,与民族融合无关,故C项错误;地点都在云南,因此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而且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第 6 题:《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泽》一书中提到:无论是当时的英国在华商人、驻华官员,还是当时的英外交大臣,都毫不隐晦鸦片贸易对于英国商人、殖民地和政府税收的巨大利益。这说明英国的鸦片贸易 A.其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 B.旨在改变对华贸易顺差地位 C.与攫取中国财富有重要关系 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根本利益 【答案解析】C 【分析】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