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给药药物的吸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的药物吸收; 注射给药(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是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起效迅速,常用于一些急救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注射给药的吸收是药物由注射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过程。;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注射方式:静脉、皮内、皮下、肌内、鞘内、关节腔、玻璃体内、局部等 1、静脉注射 (iv) 药物 → 血液循环 →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 心脏(无肝首过效应) → 肺(肺首过效应:巨噬细胞吞噬、酶降解和排泄) → 动脉 → 作用部位 静注量 50 mL,否则静滴 通常为溶液剂,也可为乳剂 ;2、肌内注射(im) 将药物注射到骨骼肌中,通常选择臀部肌作为注射部位。 较安全 有吸收过程,但吸收程度高,与静脉注射相当 容量一般为2~5ml 溶液、乳剂、混悬剂 溶媒为水、复合溶媒 以油为溶媒可以缓释;3、皮下注射与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sc):结缔组织→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全身作用 血管少、血流慢→局部用药(局麻药)或延长治疗作用(胰岛素)可给予油混悬剂和植入剂 注射容量:1-2 mL 皮内注射(ic):真皮层注射 皮内血管细、少,药物难吸收进入体循环:诊断、过敏试验 注射容量:0.1-0.2 mL ;4、其他部位注射 动脉注射(ia):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内,不存在吸收过程和肺首过效应。 鞘内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椎管内,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 腹腔注射:以门静脉为主要吸收途径,药物首先通过肝脏再向全身组织分布,此种给药途径多用于动物实验。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2、药物理化性质: ;3、剂型因素: 溶出速率: 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剂 ;溶液型注射剂; 有溶出与扩散过程:吸收较慢 遵循溶出扩散定律 粘度增加,溶出变慢,扩散变慢 0.1~2? m的微粒经静脉、动脉或腹腔注射后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摄取 油混悬液吸收缓慢,长达数周至数月  ; O/W型乳剂,粒径为1? m左右,静注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有定向分布作用 肌肉注射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