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人才兴盛的原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蜀人才兴盛的原因 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人才的兴衰不但标志着一定 时代、地区的社会状况, 还影响着社会的兴衰与历史的发展。 而就整个历史背景来看,某一地域的人才兴盛与否不仅可以 看出其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状况,更能透视出某一区域 所恃有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精神。 巴蜀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文化区,虽然它并不是孤立 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限制,其文明的发端与文 化的发展在上古时代是落后于中原地区的。 《蜀王本纪》说: “蜀人左,不知文书, 未有礼乐。 ”又说:“蜀左言,无文字。” 《世本》说:“蜀无姓。”徐中舒先生在《论巴蜀文化》中认 为,虽这仅寥寥数语,但足以说明古蜀人的言语、文字及社 会组织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李白《蜀道难》诗云: “蚕丛 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很能说明这一状况。直到秦汉时期,中原一带依然将巴蜀称 为“西南夷” ,其文化显然仍是落后于当时文化发达的中原 一带的。但是,秦汉以后,巴蜀地区的文化却迅速发展,而 且如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一般,淘出不尽的英雄、文杰,他们 对整个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原 因是什么?以此而言,探究巴蜀人才兴盛的原因及客观规律 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理的封闭与观念的开放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必然的。一定的地理环境会影响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会造就一定的地域文化,会影响人的 气质与性格。 从经济上看,只有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之下,才可能有繁 荣的经济;有了丰衣足食,不愁生计的经济条件,人们才有 暇从事文化教育,注重于人才的培养。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灿 烂的文化,无一不是建立在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 的大河流域。而我国历史上人才的分布及人才中心的转移也 足可证明:从西汉到北宋,全国的人才密集于黄河流域的河 北、河南、陕西、山东一带,而自南来到明清,乃至民国时 期,人才的中心转移,则是由于经济重心的转移所至。经济 重心由北方转向南方,与南方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便 利的交通等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直到今天,地理环境 仍然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丰富的矿藏、能源、方便的交通成 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近代的西进运动、日本开发北 海道。前苏联的重心转移、中东的崛起、中国 21 世纪开发 大西北上程,无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从这一点来说,巴蜀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人才的成长有着 异常复杂的影响。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巴蜀长期处于经济滞后 的境地。 刘禹锡诗云: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在巴蜀落后之际,竟成了贬嫡官宦与流放犯人的凄凉之地。 另一方面,巴蜀温润的气候、广饶的成都平原与丰富的自然 资源又使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发展的经济环境之中。 自秦蜀郡守李冰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的开 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来,巴蜀地区的经济开发即逐渐走向繁 荣。秦汉时,巴蜀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产铁中心,到西汉时, 成都已经与当时闻名全国的洛阳、临淄、宛、邯郸齐名,被 誉为全国五大都市。历经三国战乱之后到唐代,巴蜀手工业 繁荣发展,盛极一时,成都是当时最繁荣的城币,曾有“扬 一益二”之说。宋元时期,战乱纷纷,四川因其独特的地理 而处于相对稳定之中,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最早的纸 币“交子”。到明朝时,全国有大商业城币 33 个,而四川就 占了三个。因此,从历史上看,封闭的地理环境并没有阻碍 巴蜀人才的兴盛。如果说“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教”是其 优越的地理条件造成的话,那么巴蜀肥沃的土壤促使经济平 和的发展,也依然具备人才辈出的条件。 从文化上看,人才的成长与该地区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 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围又必定受一定的环境的影响。恩格斯 在《奥地利末日的开端》中说: “东方民族为什么没有达到 土地私有制,甚至没有达到封建上地私有制?我认为,这主 要由于气候与土壤的性质。 ”

文档评论(0)

tianshidechib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