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案-3-k12教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蜡烛》教案 《蜡烛》教案集合八篇 《蜡烛》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蜡烛》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作品。作品刻画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文中只有关于她的动作描写,没有语言描写。透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可以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的至情至爱。作品突出蜡烛这个细节,赋予作品一种亮色。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根据课文特点,要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并从字里行间体味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揣摩语句意思。   2、根据课文特点,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   3、领会战争的残酷,体会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揣摩语句意思。   2、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把握记叙要素。)   三、粗略探究   1、读了本文,肯定有一些片段令你感动不已,请找出来,在小组中讨论。   2、学生找出自己感动的片段并朗读、分析。   3、老师总结:感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⑴题材感人:   战争、炮火、蜡烛、烛光等。   ⑵事件感人: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在坟头上的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精细探究   1、教师指定探究问题:   ⑴揣摩语句(课后第二题)。   ⑵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3、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五、拓展延伸   透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六、布置作业   把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整理在练习本上。 《蜡烛》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思路,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超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感情。   3、激发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文中的感人的地方。   【教学难点】   蜡烛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资料收集。   2、预习课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情怀。表现在对苏联红军的行为上。这节课力求以蜡烛为主线,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对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品味,把握母亲的情怀。设计教学时考虑文章的长度和要求,适当进行一些挑选,使课堂更加紧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东西,人们对它可能不太会有太多的关注,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两枝点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的蜡烛至今仍然闪耀着微弱的光芒,它照亮了所有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心。今天,让我们重温60多年前的那感人的一幕,去体会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一种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二、背景和常识介绍   同学们,我给大家布置了几个预习任务,其中就有一个是要大家收集一些关于西蒙诺夫的资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找到?   教师安排两个学生回答,然后加以指点。   预习过本文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本文发生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知道同学们对二战有多少了解?   教师安排两个同学回答,然后加以指点,归纳。   三、蜡烛啊蜡烛,你是如何被点亮   大家都知道,这篇课文以《蜡烛》为题,全文中多次出现蜡烛,今天我们这节课便以蜡烛为主线,讲解分析课文。老师一共为大家安排了向蜡烛提出4个问题,首先我们先问问蜡烛:   蜡烛啊蜡烛,你是如何被点亮?   教师解释一下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安排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是抓住主要情节,内容准确。   一位苏联红军为了解放南斯拉夫,不幸牺牲,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他安葬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并且为他的坟头上点燃了两支她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用以表达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四、蜡烛啊蜡烛,你为何如此令人潸然泪下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可能会有很多种感情,但有一种感情大家肯定都有。那就是感动。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蜡烛啊蜡烛,你为何如此令人潸然泪下?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文章的感人之处。侧重于段落,句子和环境,人物。具体表现在:   1、炮火连天   2、老人衰弱   3、安葬行为   4、点亮蜡烛   5、烛光闪烁   (教师适当加以指点,可以多读读,加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从句子理解,语言运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方面加以分析。   五、蜡烛啊蜡烛,你到底代表了什么   同学们,分析了如此令人感动的蜡烛

文档评论(0)

133****34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