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教材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⒈体验标准
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
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⒉操作标准
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如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
⒊发展标准
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10-5理论单选;11-5理论单选;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㈠ 心理活动强度
指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同一类刺激,反应各不相同
说明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不同。
抵抗力低的人反应强烈,并易遗留下后患,可因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这种抵抗能力(心理活动强度)主要与人的认知水平有关。
个体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就可相对地减弱刺激强度。(塞翁失马;评职称)
其它影响心理抵抗能力的因素:
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当时所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㈡心理活动耐受力
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耐受力差的人,在慢性精神折磨下,会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
耐受力强的人,虽也经历着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在逆境中创造辉煌的业绩。
(朱彦夫: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没上过学。曾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完成了33万字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㈢ 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百灵鸟;夜猫子)
可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探查客观节律的变化。
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若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何原因,其心理健康水平都会下降。;㈣ 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通常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注意水平降低会影响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
注意力越差,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记忆力也随之更差。;㈤ 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易被周围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
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情绪和思维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女性较男性易受暗示。;11-5理论单选;㈥ 心理康复能力
指从创伤???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所有人在遭遇精神创伤后,都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行为暂时改变,甚至出现某些躯体症状。
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经验的不同 ,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的时间也会不同。
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且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表现的较为平静,原有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㈦ 心理自控力
是个体对情绪、思维和行为进行调节的能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人身心健康时,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言辞通畅,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也不过分随便。;㈧ 自信心
自信是个体能够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 个体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首先是评估自己的应付能力,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有两种倾向:
自我评估过高
盲目自信,因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
自我评价过低
盲目的不自信,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并且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信心。
(缺点的集合体);㈨ 社会交往
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即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支柱。
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异常心理。(感觉剥夺实验);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接触不良”。
过分地交往,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可能是躁狂状态。
抑郁状态的人,社会交往受阻。;㈩ 环境适应能力
是指个体始终不脱离生存的环境,并随之做出顺应性改变的能力。
人为了个体生存、种族延续、自我发展和完善,必须适应环境。
环境条件不断变化,需人们采取主动性的或被动性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叫适应。;主动适应:是积极地去改变环境。
消极适应:是躲避环境的冲击。
当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当事人可能对它无能为力,只能韬晦、忍受,就属于消极适应。
消极适应是形式,其内在意义含有积极的一面,起码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上有现实意义。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适应,并由此保持心理平衡,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 五年级上册Unit4Emma's birthday.pptx VIP
- 2025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174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专题训练: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0题(含答案).docx VIP
- 芝麻坪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pdf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MySQL数据库应用》形考任务三 实验3 数据增删改操作实验.docx
- 骨科疼痛的护理.pptx VIP
- 髂动脉溃疡的健康宣教.pptx
- 小学音乐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 小鸟小鸟 课件.ppt
- 物业公司安全生产操作规程.pdf VIP
- 学院年度工作总结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