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1911年-1937年),红军师团级干部。 1937年10月5日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 1937年10月12日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3.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本章内容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第一页,共39页。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本章内容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第二页,共39页。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导课: 道德的特点 →历史上的道德有优秀与糟粕之分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页,共39页。 一、中华传统美德 要区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三个词的不同含义。 第四页,共39页。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及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等的总体。 第五页,共39页。 2.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中国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①精华的部分。 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 ②糟粕的部分。 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内容: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为规范等。 百善孝为先 第六页,共39页。 问题: 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还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第七页,共39页。 4.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只有物质建设,没有精神建设是不行的。 (钱文忠:逃儿村) 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继往 -----→ 开来 (中华传统美德+时代发展) 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人总是需要精神力量支撑的。 第八页,共39页。 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内容): ①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公义胜私欲”中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提倡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反对假公济私。 《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尚书》有“以公灭私,民基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就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 西汉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九页,共39页。 ②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主张“仁者爱人”,强调“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 ③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重视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价值,强调每个人都必须根据规范的要求,来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尚书》中提出了“五教”的思想,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孟子提出“五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仁、义、礼、智、信”。 宋代的思想家们又提出了“忠、孝、节、义”四大德目。 第十页,共39页。 ④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够“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即能本着“仁义”行事。 荀子说,人之所以能够保持群体性特征,归根结底是由于人能够遵守礼仪,否则人就会由于争斗而发生祸乱,进而造成彼此分离而变得弱小。 儒家:强调孔顔之乐。 范仲淹(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