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的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水仙花的介绍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牛羊误食鳞茎,立即出现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 水仙传入荆州后,就首先在这一地区种植传播开来,此后北宋时期歌咏水仙的文学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区。黄庭坚称赞水仙“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到了南宋,水仙的传播就更为广泛,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了水仙的踪迹。栽培中心移到了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和闽、浙沿海地区,这在南宋的诸种方志中都有记载。水仙的商品生产也在这一带兴盛起来,如南宋刘学箕《水仙说》记载建阳(今属福建省南平市)园户所植水仙“若葱若薤,绵亘畴陌”。 南宋闽、浙沿海地区水仙种植的兴起,有着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东南沿海是海外贸易的集散地,很容易直接从海外获得外来物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水仙也更适宜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种植,而两浙、闽北邻近当时的京城临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人口的重心地区,又有利于这一观赏消费性物种商品生产的发展。这一生产种植的情景,奠定了此后中国水仙种植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相应的产业传统。 元代水仙栽培分布基本延续了南宋的状况,查阅《宋元方志丛刊》中元代方志,《(大德)昌国州图志》(治今浙江舟山市)著录当地的物产,花类中便有水仙。文学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元代,无论是以水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绘画作品,其生活区域也都高度集中在苏、浙、闽一带,反映了元代水仙栽培分布的特点。 明清 明清时期,水仙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浙、闽、鄂、湘外,皖、赣、黔、川、滇、桂、琼等地志乘中都有了关于水仙的记载。如《(嘉靖)广德州志》(今属安徽宣城市)、《(嘉靖)南安府志》(治今江西省大庾县)、《(嘉靖)普安州志》(治今贵州省盘县)、《(嘉靖)洪雅县志》(今属四川眉山市)、《(万历)雷州府志》、《(康熙)云南府志》、《(乾隆)广西府志》物产中都著录有水仙。 江苏南部的水仙种植有了明显的发展,形成了一些著名产地,出现了不少优良品种。嘉靖王世懋《学圃杂疏》称“凡花重台者为贵,水仙以单瓣者为贵。出嘉定短叶高花,最佳种”。万历于若瀛《金陵 花品咏》水仙序也说“水仙江南处处有之,惟吴中嘉定种为最,花簇叶上,他种则隐叶内”,都是说产于嘉定(即嘉定县,明代属苏州府,今属上海市)的水仙单瓣、短叶、高花,品种优质。万历周文华《汝南圃史》“吴中水仙唯嘉定、上海、江阴诸邑最盛”,也可印证。除以上所说几个盛产水仙的地区外,吴县(今江苏苏州)也出产水仙,该县水仙主要出自“光福(引者按:今吴中区光福镇)沿太湖处”。查阅明代苏州方志,《(正德)姑苏志》、《(嘉靖)吴江县志》、《(嘉靖)太仓州志》物产中也都著录有水仙。种种迹象表明,明代嘉靖以来,苏州嘉定、吴县一带成了水仙种植的中心地区,影响很大。此外,杭州海宁县钱山也以出产水仙著称,曹学佺《杭州府志胜》载“钱山,产水仙花”。明末北京还出现了水仙的繁殖基地和贸易,崇祯刘侗等《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居人遂花而生。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都说明了明代水仙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市场化的发展。 苏州水仙种植兴盛,声名远播,在清代进一步市场化,销往广东,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年间。乾隆毕沅《水仙》诗注:“邓尉山(引者按:位于今吴中区光福镇)西村名熨斗柄,土人多种水仙为业。”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载“水仙头,(引者按:鳞茎)秋尽从吴门而至,……隔岁则不再花,必岁岁买之”。乾隆张九钺《沁园春·耿湘门以水仙见贻》注:“水仙自吴门或飘海或度岭来羊城。”说的都是苏州水仙贸易到广东的情形。而此时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水仙也开始兴盛。清初李渔《闲情偶寄》:“金陵水仙为天下第一,其植此 花而售于人者亦能司造物之权,欲其早则早,命之迟则迟。……买就之时给盆与石而使之种”,说的就是金陵水仙的生产和贸易情况。 康熙中后期,水仙种植的重心再次转移到了

文档评论(0)

泰和宸风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泰和宸风文化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211MA94GKPQ0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