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伊利为例.pdf

企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伊利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再局限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开始转向共享价值的创造。 共享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积极主动地探索利益相关者的内在需求,制定相应的战略满足 其需求,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共享价值创造的出 发点不是为企业获取利益,是通过价值创造的方式为利益相关者提高社会福利,利益 相关者自身价值的提高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从而形成共享价值创造。目前,我国企 业实施共享价值创造的企业凤毛麟角,与国外企业积极创造共享价值形成鲜明对比。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共享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及其绩效评价,为国内企业实施 共享价值创造,形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对国内外共享价值创造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的 基础上展开本文主要内容的研究。首先,运用扎根理论三步编码法,选取以通用电气、 IBM、雀巢为代表的7个国外典型的企业共享价值创造案例,得出共享价值创造过程 的三要素:驱动因素、受益对象和实现路径,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 基础上,构建共享价值创造理论框架,分析共享价值创造形成机理。其次,结合 “三 重盈余”理论,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企业共享价值创 造的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伊利为例,研究伊利共享 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对伊利共享价值创造的实施进行绩 效评价。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共享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及其绩效评价, 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以及共享价值创造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本文研究的现 实意义,是通过分析伊利的共享价值创造实践及其绩效评价,为我国企业如何实施共 享价值创造提供参考模式,帮助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以往文献对共享价值创造多从概念阐述和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本文 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扎根理论的三步编码进行多案例分析,构建共享价值创造的理论 框架,分析共享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构建共享价值创造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企 业共享价值创造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本文在研究方面尚且存在一些不足,囿于数据 的限制,在扎根理论研究的案例选取中,主要来自于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企业,行 业集中于高新技术和食品零售,因此结论可能会有偏颇,尚待补充与完善。 i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3 1.2 文献综述4 1.2.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演进4 1.2.2共享价值创造的相关研究5 1.2.3企业社会责任与共享价值创造关系的研究7 1.2.4文献述评8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9 1.3.1研究思路9 1.3.2研究方法10 1.3.3创新点11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2 2.1 概念界定12 2.1.1共享价值创造12 2.1.2企业社会责任与共享价值创造的区别与联系12 2.2 理论基础14 2.2.1可持续发展理论14 2.2.2利益相关者理论15 2.2.3价值链理论16 2.2.4 “三重盈余”理论17 2.3 本章小结18 第3章 共享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19 3.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19 3.1.1基于扎根理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