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伤寒论研究述略.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伤寒论研究述略 国外研究伤寒论历史最悠久、内容最系统、成效最显著 的当数日本。随着宋版《伤寒论》在日本的出版( 1668 年), 以张仲景《伤寒论》 、《金匮要略》为核心的医学,形成了日 本汉方鲜明的特色。从创立古方派的医家,到现代研究《伤 寒论》的学者,皆视《伤寒论》为医学典范,现将日本伤寒 论研究概况作一横向点述。 一、 《伤寒论》学术理论研究 1.对《伤寒论》学术渊源、版本的认识 日本汉方医学家普遍认为 [1] ,《内经》与 《伤寒论》无关,《内 经》发生在黄河文化圈,是以针灸等物理疗法为主的医学; 《伤寒论》则发生在江南文化圈, 是以药物疗法为主的医学。 两者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否定用《内经》的观点去研究《伤 寒论》,而认为《伤寒论》自成体系,有独自的病理观、治 疗观。其理由是:① 从《伤寒论》的文体来看,简明而直捷了当,与《易经》的 文体极为相似,简直可以说是同出一辙;②关于《内经》的 成书年代,有人认为可能是“汉武帝至后汉这一时期” ,《伤 寒论》和《内经》这两部著作究竟孰先孰后,尚难判断;③ 仅根据 《伤寒论》的学说与 《内经》的思想有某些相同之处, 就断定《伤寒论》渊源于《内经》 ,未免过于轻率;④《伤 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著,长期埋没于世,受阴阳五行 思想及天文学等影响而被篡改的机会甚少,基本保存了原著 的面貌。 对于《伤寒论》的版本,一些日本学者认为,赵开美影刻的 宋版《伤寒论》也是经王叔和、林亿等历代具有《内经》学 术观点的学者再三改编而成。 《伤寒论》经过长期的辗转抄 袭,难免有把抄写人意见和前人注解混入正文,但两者文体 显著不同。 主张通过反复熟读深思, 将原文与伪文加以区别。 2 .对《伤寒论》原文的探讨 2.1 关于发热恶寒的顺序 《伤寒论》中,在一个条文同时叙述发热和恶寒的有 13 条, 且在叙述上都是发热在恶寒之前,只有第 12 条例外。岩崎 勋[2] 认为发热恶寒的顺序不是偶然而无意义, 而是有一定准 则。从发热恶寒的阴阳属性言,热是阳证中重要症候,寒则 涉及阴阳两证。 三阳在外, 主要表现在于热, 判断专靠恶寒。 故恶寒为其外候之标准;三阳在里,以寒为主,判断之法为 是否有热, 以发热为其外候之标准。 从条文中症候的安排看, 出现于阳证的主要症候有发热、头痛,脉浮,其排列趋势是 表证特异性越高越靠近条文的开头;出现于阴证的手足厥 冷,四肢拘急在恶寒之后,脉沉微则更在后,反映阴证的症 状按离心性排列在条文之未尾,这是《伤寒论》条文的一般 结构。 2.2 关于太阴病 圆齐·佐藤贞美 [3] 认为,在《伤寒论》里,其“表”者意味 着太阳病;而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皆是“里” 。 在《内经》里阳明经和太阴经是表和里,但在《伤寒论》里 阳明病和太阴病是里和里,两者是邻接关系。阳明与太阴并 病,是疾病进展上两个病期所属的两个方证的并存。 2.3 关于 94 条原文是并病 在《伤寒论》正文的条文中,标明并病仅有两条,即论先表 的第 48 条和论后里的第 229 条。藤平 健 [4] 认为《伤寒论》中没有标明而实际属于并病者约占条文 1/8。疾病无时不在发生演变, 不管是阴病病位还是阳病病位 都有可能出现横跨其他病位的情况,第 94 条即是跨于阴病 阳病之间,阴阳两证并存的病理状态,其先表后里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