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作文批改评语.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乡的风俗 作文批改评语 PAGE PAGE 1 家乡的风俗 眉批+总评 眉批 1 开门见山,点明了贴春联是家乡春节的风俗活动。 引用诗句,既有说服力,又有知识性。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春联的来历,其中还讲述了和春联有关的故事,增添了趣味性。 列举实例说明春联的特点及区分上下联的方法,让人一日了然。 略写贴春联的方法,语言简洁明了。 2 引用古诗文开头,使习作增添了文化韵味,别具一格。 “伞状”比喻生动、形象,可见小作者观察多么细致。 通过对奶奶搓汤圆时的动作以及汤圆形态的描写,表现了奶奶的心灵手巧。 一个“化”一个“充满”,以及一个反问句,传神地写出了汤圆的美味。 3 介绍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汤圆的可爱,还介绍了它的味道。 详细介绍了元宵节赏花灯这习俗,介绍了花灯的颜色多样,种类繁多。 结尾引用古诗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添家乡元宵节的靓丽风采。 4 文中依次写了家里灯的温暖、街上灯的热闹、 自做灯的乐趣,这里着重介绍了看围屏是最隆重的节目,有详有路,自然突出。 写元宵晚上放灯的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5 为了表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作者写元宵节时,写了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等活动。 为了体现元宵节的红火与美好,作者详细写了观花灯,从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款式多,写出了花灯这一事物对于元宵节的意义。 放鞭炮、吃元宵这两部分内容略写,一笔带过。 6 描写生动,小作者通过对游客、彩带、灯光等的描写,生动地还原了逛花灯活动现场热闹的场景,让人如临其境。 表述精妙,“欢呼声”“蜡动”“人潮”,小作者的表述精妙,很好地表现出了逛花灯活动的热闹和喜庆。 真实典型,在众多灯谜中,小作者选取了其中一个典型的灯谜进行描写,让读者以此一角联想到活动全貌。 7 文章开篇不蔓不枝,开门见山地写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迅速入题。 文章写“我们”全家去看花灯时,引述了花灯的起源,十分自然地对这个风俗进行了解释说明。 小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先从“面”的角度描写芙蓉广场的花灯形态各异,再从“点”的角度写鲤鱼灯的细节。大家在描写场景时,也可以借鉴小作者的写法。 8 简要地介绍了瑶族人的饮食习惯。 描述劳动后大家野餐的情景,很有特点。 独具特色的制作过程,使瑶族人的饮食更为雅致。 列举了瑶族人特有的饮食风俗习惯,突出了民族风情。 9 开篇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引人注目。 一组排比句极富想象力,突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气势。 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排比句的使用体现了安塞腰鼓的气势,不仅增强了表达效果,还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情感炽烈,极富感染力,读来令人激动不已,充分体现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好一个安塞腰鼓!”回环往复,每一次出现都给人以新的感觉,带来新的内涵,同时也使行文节奏鲜明,一唱三叹。 动静结合,令人回味。 10 开头交代了小作者一家参加的是什么活动,以及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小作者转述爸爸的话,穿插了对元宵节被称为“灯节”的原因的介绍,自然引出下文。 此处略写了小摊上各色各样的花灯,详略得当。 “灯海”一词,能让人联想到灯会的壮观景象。 “大海灯”是灯会中最壮观、最具特色的,因此,小作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不但写得细致,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简洁明了。 11 文章开篇引用了歌曲《爱我中华》中的歌词,自然引出对回族这少数民族的节日的描写,十分巧妙。 在写记叙文的开头时,可以尝试巧妙地引用歌词,从而自然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或者主要情节。 “人山人海”“谈天说地”“热闹非凡”等词语的使用,将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成功渲染了开斋节的气氛。 小作者调动自己的感官,不仅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油香的外形,还从味觉的角度描写了油香独特的味道,让读者看了忍不住想吃到这一美味食物。 文章结尾再次提到开斋节中,人们和谐快乐,抒发了“我”对开斋节的热爱,情感真挚。 12 小作者在开篇引用俗语,自然地引出自己家乡的风俗活动一柴头会。 举例丰富,小作者举了不少例子来介绍柴头会上的交易产品,突出了柴头会商品的繁多。 小作者介绍了有关柴头会的传说,增添了习作的趣味。 13 小作者以众所周知的谚语开篇,不仅直接、明了地引出了本文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还丰富了文章的语言和内容。大家在写文章的开头时,也可以学小作者那样巧引谚语,这样可以为文章增添文采。 小作者以一个“还”字,从叙述民间饮食习俗转换到叙述“二月二剃龙头”,使文章过渡自然,思路清晰。 篇末写随着时间推移,“二月二”的习俗在不断进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4 文章引用崔液的诗句,不仅突出了来看灯展的人极多,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小作者在写元宵节赏花灯这件事时,还巧妙引用了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传说,不仅让读者对这个风俗有了充分的

文档评论(0)

avvavv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