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渡荆门送别教案 渡荆门送别教案 PAGE / NUMPAGES 渡荆门送别教案 新世纪教育网 精选资料 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 八年级上语文 《渡荆门送别》教案 主备人:高彩梅 主讲人:高彩梅 拓宁 马小兰 姓名 班级 时间 知识目标 1、认识这首诗有关的背景知识。 2、认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领会作者的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能力目标 增强朗诵训练, 让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独有的节奏及韵律; 在频频朗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德育目标 1、领会作者对诗人沿途所见光景的描绘,从中进一步领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 和结故土的无穷爱恋之感。 2、激发学生对家乡光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课要点 1、认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领会作者的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课方法 1、朗诵教课法:在教课本首诗时,经过放朗朗读音,让学生领会,而后学生齐读这首诗 并感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问题式教课法:教师依照教课目的设计富裕启迪性的问题,在学生议论、沟通的过程 中,严实思想、拓展想象。 3、采纳课件进行教课(幻灯片)。教具准备多媒体 渡荆门送别就是指在经过荆门这个地方所做的一首送别诗。 作者简介 李白 (701— 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 “诗仙 ”。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想奇异,气概雄浑瑰丽, 风格豪放潇洒, 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 物。渡荆门这首诗是他青年时第一次从蜀地出外游乐时所作, 蜀地就是此刻的四川省。 这首 诗也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 8 句共四联,包含首、颔、颈、尾联。(板书)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 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是唐朝诗坛最优秀的代 表之一,被后代誉为 “诗仙 ”。 李白(公元 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从前在蜀中念书遨游,宽泛地接触了 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25 岁时,李白结束了蜀中生活,为了 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 16 年遨游生活。半此中国的奇山异水,多种 多样的社会生活,高昂激烈的时代精神, 极大地宽阔了他的胸襟, 增加了他的社会经历,为 他的诗歌创作成就确立了丰厚的基础。 李白诗的艺术特点是想像丰富, 气概奔跑, 风格豪放 俊逸。 背景介绍 诗人李白一世的踪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许多颂扬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公元 725 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所作。这是他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精选资料 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 第一次走开故土开始遨游。此次出蜀,由水道坐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以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旅行。 课时安排 1 课时 自主预习 1、学生熟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音、节奏、韵律。 渡远 荆门 外,来从 楚国 游。 山随 平野 尽,江入 大荒 流。 月下 飞 天镜,云生 结 海楼。 仍怜 故土 水,万里 送别 舟。 2、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荆门: 楚国: 大荒: 海楼: 怜: 小组合作研究 1、借助说明、工具书,疏导每句诗的意思。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3、找出诗中的写景句 4、颔联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 描绘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风景, 画出一幅气吞山河的万里长江图, 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 “随 ”、“尽”、 “入 ”三个字用的好,想想幸亏哪处。 ——“随 ”字将群山与旷野的地点渐渐变换、推移,真实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立时愉悦爽朗的心情。 ——“入 ”字用得贴切,是对前程的展望,大江无阻拦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翻开了诗人眼界,奔跑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 5、颈联写的是哪里的景?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精选资料 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 6、从尾联来看,本诗能否为朋友送别?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不是,是辞别故土,故土水有情,不远万里,迷恋不舍送别远去的游子,游子思乡之情不问可知,呼之欲出 诗句解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人乘舟顺水而下,经过漫长的水道,到达荆门以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已经到了终点,江水就在这大荒原地上奔腾,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洁白的明月在空中流转, 仿佛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化莫测, 仿佛海市 蜃楼一般。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别舟。 固然进入异地,我仍旧迷恋着故土的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