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2022年部编版历史.ppt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2022年部编版历史.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经过 红军 反“围剿”失败 第五 次 (1934、10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湘江 渡过乌江 解放遵义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宁会师 陕北吴起镇会师 过草地 1936、10) 意义: 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B D 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 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 B 第二课时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十四年艰苦抗战,中国军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教学目标 1、了解全民坚持抗战的有关史实,识记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一、全民坚持抗战 探究一: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下列问题: 1、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这一改变带来什么影响?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大致的经过、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学生讲述长征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口头表达及展示自我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起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探究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时间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失利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6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