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解析.docxVIP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单项选择题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 A. 佛经浅显易懂 B. 雕版印刷佛经 C. 人们企盼安定 D. 道教开始流行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的佛教发展。 理解题意,隋唐时期民间佛经比以前有很大发展, 佛经大量增加的原因。根据课本所学,佛经大量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 比较重视佛教, 推崇佛教是其一。 还有佛经出现是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能大量印出佛经。选择答案 B 。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 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 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 雕版印刷术 B. 火药的使用 C. 发明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 北宋时期, 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毕昇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用火烧硬。 北宋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所使用的活字为陶活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所以答案选择 D 下图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活字印刷术的场景, 这一场景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 沈括 B. 李春 C. 蔡伦 D. 毕昇 【答案】 D 【解析】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答案选 D。蔡伦改进造纸术,李春是赵州桥的建造者,沈括是工程师。 4. “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 4. “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 A. 雕版印刷术 B. 拓印刻石 C. 活字印刷术 D. 双色套印 【答案】 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可知, 此内容描述的是活字印刷 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制作泥模 ,刻反体字 ,然后将泥模烧硬 , 排版即码字 ,然后 涂墨 , 上纸, 印刷 ,装订成书。提高了印刷速度。 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是解题的关键,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 。 下图是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 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B. 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C. 唐朝时制成了指南针 D. 南宋末期开始用于航海 【答案】 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B 项符合题意;司南最早发明于战国;宋代制成了指南针;北宋末期开始用于航海。由此分析 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B。 根据以下四个片断联想: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 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中发挥重要任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这项发明是( ) 火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造纸术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司南”, “ 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 被称为 ‘ 航海的眼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 称为“司南”; 宋朝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因此只有选项 C 符合题 意,故选 C。 7. 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实战是在( 7. 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实战是在( ) A. 西汉末期 B. 三国时期 C. 唐朝末年 D. 宋朝初期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实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因此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 《金史》中有“声如雷震 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火药已经应用于军事战争 B. 战争场面惨烈 C. 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 火药威力巨大 【答案】 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声如雷震, 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可知,火药已经应用于军事战争;火药威力巨大使战争场面惨烈;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声如雷震, 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可知, 火药用于军事,使战争场面惨烈。 B.人面鱼纹彩陶盆D.持罗盘陶俑 B. 人面鱼纹彩陶盆 D. 持罗盘陶俑 A. 甲骨文 C. 唐三彩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了解宋元海外贸易兴盛”, 结合所学

文档评论(0)

Jane98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