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docx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课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简单说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部编本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2课《词四首》中的一首词。本次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对于 本首次的学习首先是巧借题目中的“壮”字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读”词, 感受“壮词”的内涵。然后借助助读资料(辛弃疾的生平介绍),和辛弃 疾另一首词《南乡子?京口北周亭怀古》来引导学生了解辛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精神。最后让学生们简要温故忧国忧民的爱 国诗篇,从诗词中引导学生汲取正能量,树立家国情怀,进行德育渗透。 并且完成九年级拓展迁移的高效课堂切入点。 【教学目标】 . 了解作者及生平,有感情朗读本词。 .简要品味词的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温故知新,感受古代先贤赤诚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品读本词,感受辛词沉雄豪迈的风格,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书法导入 、题解 .题解“破阵子”:词牌名。 .题解“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句读: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陈同甫简介 “壮词”释义:雄壮的词。 三、品析“壮词” .朗读“壮词” 读准字音、节奏、语气和语调。 提示:语调由雄壮高昂到悲凉低沉。 .感知“壮词” 提问: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词的内容? 抓住“醉”和“梦”两个字,进入辛弃疾雄壮的梦境。紧扣“可怜” 一词,由梦境陡然一转,回到残酷的现实:只可惜白发无情,壮志成空。 .品读“壮词” (1)品读“梦境”之“雄壮” 课堂活动一: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来做简要点评。 (2)品读“现实”之“悲壮” 助读资料:辛弃疾生平介绍和辛弃疾晚年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周 亭有怀》(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 .小结辛词特点 (1)题材广阔,善于用典。 (2)风格沉雄豪放 (3)主题思想: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三、拓展延伸(高效课堂拓展迁移和德育渗透) .温故已学的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诗词。 例如: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陆游《示儿》;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秋瑾《满江红》等。 .课堂活动二:畅谈理想,说说你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 四、齐诵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 五、作业:课后背默诗词 雄壮高昂 悲凉低沉六、板书设计 雄壮高昂 悲凉低沉 基调 壮 I 伺! 内容 ? >梦境之壮阔 现实之悲壮 情感 收复失地 壮志难酬

文档评论(0)

152****94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4030023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