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诗词鉴赏:冯延巳及《鹊踏枝 #183; 谁道闲情抛弃久》
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
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
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
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
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
影绰绰,与我相伴。
【注释】
①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
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调名即《蝶恋花》 。
②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闲
情:即闲愁、春愁。
③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④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⑤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⑥青芜:青草。
⑦平林: 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 《菩萨蛮》: “平林澳漠烟如织。”
⑧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
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
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
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
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
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
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 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 而只用了“闲
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
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
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
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 “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
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
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
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
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
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
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
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
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
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
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
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
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 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
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
“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
“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
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
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 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
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
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
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
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
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