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隐逸文学几个发展时段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品类,“隐逸文学”无疑是存有的。
但是,要对“隐逸文学”作出界说,又是件很困难的事。至今尚未有
人把它作为一种范畴文学加以系统研究,人们更多注重的是“隐逸”
这个文化现象,很少有人专门叙述“隐逸文学”。“隐逸”在中国是
具有悠久历史的。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隐逸现象就已存有。皇
甫谧《高士传》中记载了隐士巢父、许由的故事。许由最初隐于沛泽,
因为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便逃到颖水隐居。尧又召他为九州长,许
由不愿听这样的话,他感到让他得天下或做官是对自己的污辱,于是
在颖水之滨洗耳,适逢巢父牵牛犊来饮水,问明缘故后,感觉听到这
样的话已经受到了污辱,所以责备许由隐居不深,欲求名誉,并牵牛
犊到上游饮水。即使这些故事带有很重的传说色彩,是后人把自己那
种鄙弃天下的隐逸理想赋予了那些先哲,但足以看出“隐逸”的渊源。
文士隐逸的普遍出现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不但出现了很多特
立独行的隐逸之士,如楚狂接舆、鲁仲连等,而且“隐”逐渐由个人
的处世方式扩展为群体的生活模式,由个人的随意行为衍化出群体的
人生理论。隐逸行为的普遍及隐士的持续涌现,使隐逸的物质实践和
精神实践极大繁荣,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形成了隐逸文化。隐逸文化
涵盖的范围很广,政治、经济、农业、书法、绘画艺术甚至旅游等都
与隐逸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隐逸”所带来的文化潮流中,
隐逸文学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极。在这里,作者试着对“隐逸文学”
作一个初步的界说。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隐逸文学是由隐逸文士以及有
归隐倾向的羡隐文士共同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它既包括了隐逸
文人本身,也包括了他们与“隐逸”相关的物质性实践及精神性实践。
换言之,作家本人的隐逸以及有着隐逸倾向的作品———包括渗透于
其中的隐逸理论和隐逸精神,都可归于隐逸文学的范畴。隐逸文学是
由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作品来成就的,但我们在透视其价值意义的时候,
却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个人行为,而应将其视为士阶层整体的、历
史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学是隐逸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隐逸文学的勃
兴与发展都是以隐逸文化为背景。它不但仅是一种文学潮流,而且是
一种与中国历史相始终的文化现象。作者总结了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的
几个发展阶段,试图理清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的发展脉络。
一、隐逸文学的自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从巢父、许由始,隐士就一直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而存有。但先秦时
期,虽然隐士众多,隐逸作品却不多见,多是叙述隐士的行为和高义。
真正奠定了隐逸文学基础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
次思想活跃、繁荣的时期。政治上诸侯称霸争雄,文化上则是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名、阴阳家等学说各显神通,尤其
孔子和老庄的隐逸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周游列国的孔子在
现实中遭遇到一系列打击之后,救世之心渐冷,而内心隐逸的深层意
识不自觉地浮现出来。但他隐逸的目的是“隐居以求其志”[ 1]
(177) ,还是带着积极入世的色彩的。他的出处态度是“邦有道,则仕 ;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2](163) 。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 3](304) ,便是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道家之隐,则
是在根本否定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生存方式。它一反
孔子模棱两可的态度,而只执著于性情上的回归。“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4](82) 是我国早期儒家的隐逸理论,却也成了后世儒家
文人在世俗激流之中无所作为、在极度困窘之下全身而退的道德依据 ;
而道家早期见诸文字的隐逸理论则数老子“功成、名遂、身退”①的
隐逸观和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5](650) 的隐逸观。孔子和
老、庄能够说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的隐逸之途———儒式之
隐和道式之隐。《论语》和《老子》、《庄子》也所以成为隐逸文学
最早的代表作。春秋战国时期是“隐逸”理论的初创阶段,隐逸文学
的创作亦是自然的、朴素的、原始的。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使隐士的独立意识和隐逸自由受到很大压抑,所以秦至两汉的隐士如
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 50373-2019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docx
- 钱钟书《吃饭》课件.pptx VIP
- 肝功能异常解析课件.ppt VIP
- 赞美女员工的文章.doc VIP
- 哈弗-哈弗H6-产品使用说明书-哈弗H6 1.5T自动两驱精英型-CC6460RM07-哈弗H6(升级版)-使用说明书-中文-01-16.01-01M.pdf
- 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复试面试个人简历模板单页Word.docx
- 国际潘通色卡电子版(PMS+COLOUR+CHART)最新版-免费下载.pdf
- 省英语优质课Melting-ice教学课件.pptx
-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OpenCV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docx
- 二次根式测试题附.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