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渡舟:《伤寒论》中的七个寒热错杂方.pdf

刘渡舟:《伤寒论》中的七个寒热错杂方.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渡舟: 《伤寒论》中的七个寒热错杂方 ?? 上医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学会在颜面和舌头的望 诊中, 读出健康状态、 趋势和隐患, 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 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 乌梅丸、麻黄升麻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一共八个方子。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已经讲过, 栀子干姜汤从略,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可以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下面分别对各方剂进 行简要叙述。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寒药、热药杂用的方子。它属于和解脾胃寒热 之邪的代表方。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都是在它的方药基 础上加减变化而成。它是治疗脾胃之气失和、心下痞满而挟 有痰饮的一种病证。 因其挟有痰饮,故兼有呕吐之证。如结合临床观察,此证当 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或大便不调之证。本证的产 生,由于脾胃阴阳不和,升降失序,中焦之气痞塞、寒热错 杂,痰饮内生之所致。故用半夏泻心汤苦降辛开、和胃涤痰 为主。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 黄芩、黄连、 人参、 炙甘草, 大枣组成。 此证气机升降不利, 中焦痞塞, 胃气不降而生热, 故方用芩、 连之苦寒以降之,脾气不升而生寒则肠鸣下利,故用干姜之 辛热以温之,痰饮扰胃,逆而作呕,故用半夏降逆和胃以止 呕。脾胃气弱,不能斡旋上下,故以参,草、枣以补之。本 方清上温下、苦降辛开、寒热并用,以和脾胃,为治心下痞 的主方。 【按】心下为半表半里部位(在胸之下、腹之上) ,故其为 病,则用泻心汤和解为宜。然小柴胡汤治在肝胆,而泻心汤 则治在脾胃。两证的气机皆有出入升降不利的特点,又皆系 阴阳的乖戾不和所致,若不用和解而用它法治疗,则病不能 愈。 尤以“心下”位于胸腹之间,乃气之上下要道,故阴阳交通不 利则作痞。痞者塞也,气滞而不行,非血非水,中实无物, 故按之则濡,但气痞耳。 张某,男,36 岁。素有饮酒癖好, 因病心下痞满, 时发呕吐, 大便不成形,日三四次,多方治疗,不见功效。脉弦滑,舌 苔白。 辨证:证为酒伤脾胃,升降失调,痰从中生。痰饮使胃气上 逆则呕吐,脾虚气寒则大便不成形,中气不和,气机不利, 故作心下病。 处方:半夏 12 克,干姜 6 克,黄芩 6 克,黄连 6 克,党参 9 克,炙甘草 9 克,大枣七枚 服一剂,大便泻出白色粘涎甚多,呕吐遂减十分之七;再一 剂,再痞与呕吐俱减,又服两剂,则病痊愈。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是治心下热痞, 而又阳虚不能护表, 兼见“恶寒 汗出”之证,一般讲,发热容易汗出,而恶寒则不易汗出。今 恶寒同时汗出,反映了卫阳不足、温煦失司的情况。 卫阳,就是卫外的阳气,它出于下焦,是肾中阳气所化生, 达于体表,即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今下 焦阳虚,则化生卫阳不足,失去其温煦和固护肌表的功能, 则出现恶寒汗出之证,故名之为上热下寒症。治用附子泻心 汤清热痞而温阳气。附子泻心汤是由大黄、黄连、黄芩、炮 附子组成。方中用滚开水渍泡大黄、黄连、黄芩,使其以治 气分之热痞,附子用水专煎,取其味厚力雄,以专补肾间阳 气之虚。此方虽寒热并用,然水渍三黄,而专煎附子,则扶 阳为主,而清热为兼矣。 宁乡学生某, 得外感数月, 屡治不愈。 延诊时, 自云:胸满、 上身热而汗出,腰以下恶风,时夏历六月,以被围绕。取视 前所服方,皆时俗清利、搔不着痒之品。舌苔淡黄,脉弦。 与附子泻心汤,阅二日复诊,云药完二剂,疾如失矣。为疏 善后方而归。 (引自《遁园·医案》) 黄连汤 黄连汤证是属于“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的病理变化。 胸中有热则呕吐,胃中有邪气则腹痛或下利。治以黄连汤, 则寒温并用、甘苦互施,以调理上下之阴阳,和解其邪。 黄连汤由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所 组成。方中用黄连以清胸中之热,干姜温脾胃之寒,桂枝宣 通上下之阳气, 半夏降逆止呕, 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安中, 使之有利于斡旋上下,而调理寒热阴阳。 徐州李某,病呕吐而大便下痢,日三四行,里急后重,有红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