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克庄诗词鉴赏专项练习蕃锦
蔡宏伟
编辑
诗
1.戊辰即事①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①戊辰: 公元 1208 年 (宋嘉定元年 ) ,时宰相韩侂胄当
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
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
量钱财为代价。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5
分)
2. “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
说说理由。 (6 分 )
【答案】
1. 以小见大的手法。 (2 分) 以诗人的身份, 尚无青衫可穿, 普
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
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
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
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 (3 分)
2.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
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
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 “衣”与“食”事关国计
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 (3 分 )这两
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骄奢淫
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 (3 分 )
2. 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 (今属福建 )令时,当时南宋小
朝廷偏安东南一隅。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练习一〗
1.本诗颔联的比喻新颖别致,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
2. 诗的尾联有何寓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案】
1.本诗颔联比喻的本体是“落梅”,喻体是“迁客”“骚人”,(1 分 )
以人喻物,一反以物喻人的常规用喻形式,显得新颖别致,
耐人寻味。 (1 分 )凸现了“落梅”和历史上的“迁客、骚人”一样
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凉命运, (1 分) 以及他们高洁的品
格。 (1 分 )
2. 表面上谴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 (1 分 )
实际上暗讽那些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1 分 )寄托
了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1 分) 以及对不重视贤才的时代的
不满。 (1 分)
〖练习二〗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诗是一首 ___________ 。(1 分)
2. 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 分)
3.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
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4 分)
【答案】
1.七言律诗
2.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
的骚人。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
3. ①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乱
点莓苔”,寂寞凄凉, 然而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 赞
美梅花的坚贞高洁。
②两句诗都托物言志,赞美那些虽遭苦难仍坚守志节的人。
3. 示同志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利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监控系统).pdf
- 2024年铜杆行业商业计划书.docx
- 【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赛项食品理化分析技能测试赛题.docx
- 2025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三农”短视频青年用户乡村印象形成研究.pdf
- 2024年-2025年司法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解析.pdf VIP
- 高血压的管理与护理PPT.pptx VIP
- 2016款东风本田艾力绅ELYSION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短视频运营实务教学课件.pptx
- nvidiasmbus邮箱接口smbpbi芯片手册dg 06034 v03.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