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溪一中高一年级 ( 上) 期末考试 语文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第小题 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3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 是姓名文化。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 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 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 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 姓与氏的“别婚姻” “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 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 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 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 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 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 ,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 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 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 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 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 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 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 性情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是避讳的基本原则, 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 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 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 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 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姓名文化是一种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内容的独特的文化系统。 姓名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很讲究避讳,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其他民族和我国的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影 响。 姓名文化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它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担负起责 任。 ?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 属感。 在我们源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 的志向旨趣。 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是我国民族伦理精髓的重要体 现。 .根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 () 如今,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 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在古代,“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但这种人名文化现 象没有得以最终的延续,如今,避讳传统已在人名文化中逐渐消失。 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这 一现象可以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作者之所以认为姓名文化是我国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 一种文化遗产像我们的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 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

文档评论(0)

135****7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4043333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