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请全体同学一起背诵《静女》
导语:在刚刚背诵的《静女》一诗中,静女采了彤管/荑草,作为礼物赠送给小伙,小伙开开心心地接受了,并且通过“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的双关以及“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直抒胸臆,间接或直接地想静女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几百年后,也有一个人,涉江采了一束芙蓉花,想要送给自己的爱人。花送出去了么?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走进《涉江采芙蓉》,一探究竟。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情感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2.感悟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2、感悟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手法)
三、新课讲授
(一)古诗十九首
1.题目解析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2.写作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专权, 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之下,中下层士子为 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流。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 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 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3.内容、手法解析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读准字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遗(wèi):赠。以义定音。
谁(shuí):口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还(huán)顾:回头看。
(三)读懂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四)诗歌鉴赏
1、朗读前四句,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一二两句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②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前四句情与景是怎样的关系?
自主学习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①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
②欢快失望
③三四句笔锋一转,转喜为悲,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伤。
朗读后四句,结合前四句探究: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环节:分角色朗读句子,看是否能在朗读中揣摩主人公是男是女;小组讨论,你支持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 女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男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女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分析: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男子一般在京都洛阳求取前程,不太可能回到江南去采莲。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思妇怀远
一个借采莲来表达思念的女子,想象自己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4句为实写,5、6句为虚写。
手法解析:对面落笔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简单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