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 1 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分类
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分类
储层
孔隙度
渗透率
评价
部门
分类
( %)
(× 10-3um2 )
部门
分类
( %)
(× 10-3 um2)
原石
Ⅰ
30
2000
Ⅰ
25
1000
最好
油天
Ⅱ
25-30
500-2000
中国
Ⅱ
20-15
100 -1000
好
然气
Ⅲ
15-25
100-500
石油
Ⅲ
15-20
10-100
较好
总公
Ⅳ
10-15
10-100
Ⅳ
10-15
1 -10
较差
司 Ⅴ 10 10 Ⅴ 5-10 0.1-1.0 差
表 2 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表
分类依据
Ⅰ类储层
Ⅱ类储层
Ⅲ类储层
Ⅳ类储层
渗透率
100
100-10
10-1
1
孔隙度
20
13-20
4-13
4
均值
11.46
11.46 -11.54
11.54-11.58
11.58
分选系数
2
1.95-2
1.92-1.95
1.92
偏态
-1.43
-0.28
-0.55
-1.98
变异系数
0.18
0.17-0.18
0.16-0.17
0.16
最大连通孔吼半径
1.2
1.13-1.2
1.1-1.13
1.1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比
17
17-37
37-49
49
表 3 碎屑岩储层物性分类标准
储层物性分类
孔隙度α
渗透率 k(10-3um2)
特高孔高渗
α≥ 30
k≥ 2000
高孔高渗
25≤α≤ 30
500≤ k2000
中孔中渗
15≤α 25
50≤ k500
低孔低渗
10≤α 15
5≤ k50
特低孔低渗
α 10
K5
类 亚 空隙类型 粒度范 物性 毛管压力特征 最大连通 评价
别
类
主要的
次要的
围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排驱压
力 MPa
饱和中
值压力
束缚水
饱和
孔喉半径
um
MPa
度%
Ⅰ
a
粒间孔或溶
微孔,晶间孔,
细、中
25
600
0.02
0.07-0.2
10
37.5 非常
孔
矿物解理缝
(粗)
好
b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
矿物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600
0.02-0.1
0.2-1.5
20
7.5-37.5
很好
c
粒间孔或溶
矿物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300
0.02-0.1
1.5-3
30
7.5-37.5
好
孔,微孔
极细
Ⅱ
a
微孔,晶间
孔,剩余粒
粒间孔,溶孔,
构造缝
细,极
细
13-20
10-100
0.1-0.3
0.5-1.5
20-35
2.5-7.5
中上等
间孔
b
微孔,晶间
粒间孔,溶孔,
细,极
13-20
5-50
0.3-0.5
1.5-3
20-35
1.5-2.5
中等
孔,剩余粒
构造缝
细
间孔
c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
溶孔
细,粉
12-18 1-20 0.5-0.7 1.5-3 25-35 1.07 -1.5 中下
等
间孔
Ⅲ
a
微孔或晶间
孔,溶孔
层间缝,构造缝
细,极
细
9-12
0.2-1
0.7-0.9
3-6
25-45
0.83 -1.07
差
b
微孔或晶间孔
层间缝,构造
缝,溶孔
细,粉
7-9
0.1-0.5
0.9-1.1
6-9
35-45
0.68 -0.83
很差
Ⅳ
微孔,晶间
孔
收缩缝
极细,
粉
6(油)
4(气)
0.1
1.1
9
45
0.68
非储集层
基底:是指经过褶皱,变质作用的结晶变质岩。它们是经过地槽阶段硬化而形成基底相对 其上的沉积盖层而言, 所以, 凡是被沉积岩层不整合覆盖的结晶变质岩系均可称为基底。因而,基底按其形成时代可分为:前震旦亚界的、古生代的(又分为加里东期和
海西期)中生代的包括印支期的和燕山期的。
白垩土:一种称为 “多胚孔 ”的生物体死掉以后, 它们极其微小的身躯沉到海底。 长此以往, 就积聚成了厚厚的一层贝壳。 当然, 这过程得花上几百万年才能完成。 这层东西逐渐粘结在一起并且压缩成一种松软的石灰岩,我们称它为 “白垩土 ”。
风暴岩( tempestite )在风暴影响下在海洋和水盆地中形成的沉积岩,过去所称的浪成浊积岩实属风暴岩。
风暴岩: 是一种密度流沉积, 但常含很多风浪破坏下伏的正常天气沉积物所产生的撕裂片或
内碎屑, 还有被破坏的生物碎屑等。 海洋中飓风等风暴可掀起涌浪, 造成大片海面升高,海水流速增大, 波浪传播加深; 近岸的风暴潮常比正常高潮高出数米, 潮差可比一般的大潮差大一倍多; 波浪传播的深度常达几十米以上, 远远超过好天气的正常浪基面的深度 ,甚至还导致近 200 米深的外陆棚的底流。 风暴潮退潮可产生向海密度流, 携有陆棚边缘的沉积物质, 至潮下或陆棚上形成粒级递变层或在浅处形成发育丘状洼
状等交错层理等的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