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起了大雪改为比喻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面下起了大雪改为比喻句 【篇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句子专项复习】 五年级上册句子复习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 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 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 近(或由近到远) 九、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 释、摹状貌、引用 十一、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十二、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如果句中的有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的词(不是、不能、 不会等)。 2、如果句中的有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则改为肯定的词 (是、 能、会等)。 3、加上疑问词(怎、怎么、难道、岂)等。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 “呢、吗 ”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题: 1.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改反问句) 【将肯定词 “是 ”改为否定词 “不是 ”,在句首加上 “难道 ”,句尾加上“吗 ”, 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 的榜样吗?】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改反问句) 【将否定词 “不能 ”改为肯定词 “能”,再在 “能”前加上 “怎么 ”,句尾 加上 “呢 ”,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 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有 “不”去掉,无 “不”加上 “不”。 2、去掉疑问词(怎、怎么、难道等)。 3、去掉句末的语气助词 (呢、吗等),问号改为句号。 例题: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改 为陈述句) 【将 “能 ”改为 “不能 ”,去掉 “怎”,将 “呢”去掉,问号改 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一、陈述句改 为反问句练习。 1 、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 、不好好学习, 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 不闻不问 4 、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 、功 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 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 、没有革 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 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二、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修辞手法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比 喻另 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 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 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拟人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 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做人既不可翘尾巴 ,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 (4)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 3 、夸张 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1)那当然,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4)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 (5)芝麻粒儿大的事 ,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 4、对偶 把字数相等、 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 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 (2)

文档评论(0)

dajiefude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