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地理_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的知识,从课程以外的媒体中,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到河流地貌的知识,对河流地貌有了感性认识,已经储备了河流地貌的一些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具备了模拟实验、整理、分析资料和课堂讲解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课既有欣赏观察的要求,又有区域认知、探究成因和人地协调观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选择案例,引导学生从河流地貌的观察与欣赏开始,利用野外观察或视频、图片、游记,认识到河流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貌形态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进一步理解其形成原因;河流地貌不仅是我们欣赏的对象,也可以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实例分析,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内容标准: 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湄公河—澜沧江的视频、图像,了解流水作用,描述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2.通过视频、图像和模拟实验,说明冲积扇的位置、形态及成因。 3.通过讨论,理解不同河段河流作用特点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 达成目标: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主要的地貌类型 课前 任务: 1.阅读教材,借助课前预习学案,进行预习。 2.小组利用太空沙合作完成地貌类型模型制作。 评价:1.学案: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2.模型制作: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1.发放自主学习任务,提出预习要求。 2.板书课题 教学导入 观看教师的游历《最美的遇见》,观察澜沧江的峡谷地貌。 齐读学习目标 语言:“今年的8月我和我的家人开启了十天的云南之旅,在这行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与澜沧江的第一次相遇。” 播放自己的游历视频《最美的遇见》; 语言:美丽而神秘的澜沧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节课我就邀请大家与我一起开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的探秘之旅。 出示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承转 语言:行程开启之前,老师先看看大家做的旅游攻略; 请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展示预习的成果。 达成目标:任务完成测评 课前预习展示 两个小组代表到讲台展示: 1.说一说澜沧江—湄公河的主要地貌类型。 2.展示太空沙制作的地貌模型。 倾听、观察、发现问题。 承转 语言:行程开启之前,老师还要给同学们补充一些基础知识; 达成目标:通过观察湄公河—澜沧江的视频、图像,了解流水作用,知识铺垫 知识补充 观看PPT,了解流水侵蚀作用三种形式:侧蚀作用、下切作用和溯源侵蚀作用; 观看PPT,了解流水搬运作用; 观看PPT,了解流水堆积作用及发生的条件。 展示PPT; 适当讲解,重点提示。 承转 探秘之旅马上开始,我们先到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和上游山区进行观赏性的游览,请同学们带上问题。 达成目标:通过观察湄公河—澜沧江的视频、图像,描述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探究活动 1 1.阅读并思考问题1; 2.带着问题,观看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宽浅河谷视频; 3.阅读并思考问题2; 4.带着问题,观看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V”型谷视频; 5.独立思考问题1和2 ; 6.小组合作探讨问题1和2,修正太空沙两类河谷的地貌模型。 1.语言:我们先来到第一个景区。在黑板地图指出位置,利用PPT出示问题1:1.结合《同饮一江 水》剪辑视频和课本图3-3-3,说出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这样的地形特点对澜沧江源头的河谷特征有何影响? 2.播放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宽浅河谷视频; 3.语言:我们先来到第一个景区。 在黑板地图指出位置,利用PPT出示问题1:结合《同饮一江水》剪辑视频和课本读图3-3-4,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为什么成“V”字形? 4.播放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V”型谷视频; 5.观察学生,发现问题,针对性指导。 探究活动 1展示 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教师点拨引领 承转 下一步,我们要到第三个景区进行一次深度游。 达成目标:运用视频、图像和模拟实验,说明冲积扇的位置、形态及成因。 探究活动 2 观察冲积扇地貌; 小组合作完成冲积扇形成模拟实验;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冲积扇形成模拟实验。 1.材料准备:泡沫板、颗粒不同的混合沙子和土,水,透水布。 2.小组分工:材料准备2名,实验操作2名,实验记录2名。 3.实验步骤:①.将沙土堆成山的形状; ②.将水从土堆顶端缓缓倒到土堆上; ③.观察泥沙堆积的特点。 先独立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利用谷歌地球软件,展示三处冲积扇地貌。 指导小组合作完成冲积扇形成模拟实验; 利用PPT,展示探究的问题: 1.说出冲积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