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广雅冯明董).docVIP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广雅冯明董).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广雅冯明董)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广雅冯明董) PAGE PAGEPAGE 3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广雅冯明董)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设计 广东广雅中学 冯明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说出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 ②解释种群数量增长(“J”型曲线、“S”型曲线)的一般规律。 2 能力目标: 通过细菌的种群数量的推导公式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这节的描述出现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部分《种群和群落》的第二项内容标准,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在活动建议里则提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人教版教材中这节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三是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学生情况 学生们在本章的第一节已经习得了种群的概念,了解了种群的特征,尤其是各种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 学生们在数学课上学习过指数函数的表达式和坐标图的绘制,这为本节课数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模型构建法是新课程、新教材中提出的新的科学方法,而数学模型又是高中阶段模型构建法的难点。本节课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建构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 五、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用2课时教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先对课时内容进行调整,将探究实验放在第1课时,并组织实验小组开展进一步的实验,将实验结果用于第2课时。 设计的线索是:按“观察、提问→作出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是: 1、在建构细菌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后,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将两种数学表达方式(方程式和曲线)整合在步骤三中,提高课堂效率。 2、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后,做巩固练习。并运用此方法尝试构建“S”型曲线模型的方程式。 3、将两种曲线进行对比。提高生物的理科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根据建构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七、具体实施流程 (一)通过建构细菌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从种群的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和必修一学过的物理等模型的建构引入。 讲述:细菌繁殖与种群数量的变化。 观察: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提问:180分钟后,由1个(起始数量)细菌分裂形成多少个细菌细菌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何 假设:①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    ②种群增长倍数保持不变。 介绍:两种数学模型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曲线图。 让学生完成种群的增长曲线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提问:曲线图有什么局限性? 呈现表格: 时间(小时) 0 1 2 3 4 细菌数量(个) 2 16 128 1024 8192 提问:如果进一步实验检验数量如下表,问t小时后,细菌的数量是多少该公式应如何修正 启发学生归纳方法。 设N0为起始数量,??为倍数,推导:N1= N0·? N2= N1·?=????·?·? 检验、修正:Nt= N0·?t(N0=2,?=8) 补充“J”型曲线的实例 a:实验室。b:种群刚迁入适宜的新环境时。 特点:增长倍数保持不变。 补充说明: “J”型曲线是平滑的,实际的种群数量会有一些偏差。 曲线只能反映种群大致的变化。 补充练习题。 东方田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以来,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已经生活着约20亿只东方田鼠。 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第30天该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过渡: 能一起持续下去吗 增长倍数能保持不变吗 酵母菌与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有类似的增长。 同学聆听、观察与思考。 建立公式:Nn=2n  (n为代数) 完成学案直角坐标曲线。? 思考回答:不够精确。 修正为: Nt= N0·?t (N0=2,??=8) 构建了种群增长的“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也总结归纳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①观察、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数学表达 ④检验、修正 (二)按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构建“S”型曲线的方程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介绍:葡萄

文档评论(0)

练习题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