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热和后热温度的计算
1焊接输入能量的确定
1.1预热温度的确定
适当的提高预热温度,可以减小焊缝金属的应变率,从而降低热裂纹的倾向。但是如果预热温度过高,一方面恶化了劳动条件;另一方面在局部预热的条件下,由于产生附加应力,反而会加剧冷裂纹的产生。因此必须选择最合适的预热温度。
预热温度主要取决于一下几个因素:
(1) 材料的淬硬性倾向(碳当量Ceq)越大,预热温度越高;
(2) 焊接的冷却速度越快,预热温度越高;
(3) 预热温度随拘束度的增加而提高;
(4) 含氢量越高,裂纹产生的倾向越大;
(5) 焊后不进行热处理时,预热温度应该偏高一些。
低合金钢的预热温度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进行粗略的计算:
PC=PCM+Hh+ 60600
SiMnCuNiCrMoV0.551.60.15+++++++5B=0.2+++=0.28730302060201510303010
1.5100+=0.479 60600其中, PCM=C+ 选取:熔敷金属的含氢量为1-1.5cm3/100g,得到: PC=0.287+
T0£1440PC-396=293℃
根据施工经验,中厚板(≥40mm)Q345C的预热温度一般设定为100-150℃。在生产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考虑以上五个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预热温度为150℃。
1.2后热温度确定
热轧正火钢一般不需要后热处理。但及时的后热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冷裂纹;且后热与预热相比,不会产生附加应力、不会使劳动条件恶化、比预热更便于施工。因此,本工艺试验进行后热处理。
根据裂纹产生机理,延迟裂纹发生在一定温度区间之内,高于其上限或者低于其下限,都不会产生冷裂纹,这个温度区间的上限就是后热温度的下限。
根据经验公式:后热温度TP(oC)=455.5[Ceq]p-111.4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预热可焊最大组合厚度 -Maximum combined thickness weldable without preheat.pdf
- 焊接线能量的确定.doc
- 附录XI确定预热温度的一些可用方法的指南.pdf
- 预热作用及钢材的预热时间.doc
- 预热和后热温度的计算.pdf
- 四步搞定焊接工艺评定(WPS).docx
- 常见的焊接缺陷与质量检验.docx
- 检测焊接接头密封性的方法.docx
- 焊接工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docx
- 焊接知识问答.docx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型含答案解析.docx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docx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docx
-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中学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doc
-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 届高三语文等九个科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pdf
- 第39课眼鏡をかけて本を読みます课件【高效课堂精研】高中日语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pptx
-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高中生物1月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试题五含解析.doc
-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心得体会.pdf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训练题《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含答案解析.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docx
- 灌装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 番茄酱灭菌灌装机说明书end.doc VIP
- 性格培养08勇敢的小熊.pptx
- 腐植酸肥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规制度.doc
- 2023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pdf VIP
- 杀菌操作工作业指导书.doc VIP
- 基于手机银行APP专区调研的客群精细化运营分析报告-42页.doc VIP
- 马工程系列《教育学原理》项贤明主编第一到十章全完整版课件PPT:产生发展、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目的培养目标、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学生等(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