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琵琶在隋唐达到高峰原因之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琵琶在隋唐达到高峰原因之探析 琶作为弹拨乐器的一种,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 史的长河中数经沧桑却毫不褪色。它既能 ]奏文曲又能 ]奏武 曲,可谓民乐中的全才;既能独奏,又可用于伴奏,可谓灵 活方便;既可用于宫廷,又可用于民间,可谓雅俗共赏。它 虽是外来乐器,但其在中原历史中的改造和创新已不仅仅说 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音乐人的才能,更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 见证在隋唐时期, 其无论是在形制、 音色上还是 ] 奏技巧的充 分发挥上均已达到了高潮,可谓当时乐器中的一朵奇葩。之 所以达到高峰并确立其在历史音乐中的地位是与其自身原 因、社会背景、当朝统治者的喜好等密不可分的。 一、发展历史决定了在众乐器中的优先地位 据杜佑《通典》 :“杜挚曰: ‘秦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 而鼓之’。”又“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汉子’ ,圆体修 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 ”①后晋刘煦等所撰写的《旧唐 书》记载: “琵琶,四弦,汉乐也。初,秦长城之役,有弦 鼗而鼓之者。 及汉武帝嫁宗女于乌孙, 乃裁筝,筑为马上乐, 以慰其乡国之思。 ”由此可知,秦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而 大肆剥削人民,迫使人民集财力人力修筑长城,人民创造出 一种叫做“鼗”的乐器来敲击,借以表达内心的愤懑和抑郁 宣泄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据文献和图像的考证, “鼗”为圆 形,长柄,两面蒙皮,音响两侧各有一耳,系有珠粒,持柄 摇动时,珠粒碰打鼓面而发声,即现在的“拨浪鼓” 。后人 在 “鼗”原形音箱皮面上装上皮弦来 ] 奏,并称之为 “弦鼗”, 这便是后来琵琶的雏形。东汉刘熙在《释名 ?释乐器》中曰: “枇杷本出于胡,马上所鼓也,摧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 象其鼓也,时因以为名也。 ”《隋书?音乐志》载: “(琵琶) 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 ”李峤《琵琶》诗亦云: “本是胡中 乐,喜君马上弹。 ”由此可知,这种琵琶最晚在东汉由西域 传入,且于马上所弹。因其不受地点的限制,因此为其以后 在隋唐的流行提供了便利。 我国历史上的琵琶形制和名称有多种,大致可分两大 类。一类是圆形音箱直颈者,另一类即是梨形音箱曲颈者。 秦汉时的琵琶主要为前一种,被称为“秦琵琶” 、“汉琵琶”、 “秦汉子”,是当时弹拨乐器的一个统称。魏晋时的“竹林 七贤” 之一阮咸即善 ]奏此种乐器, 更重要的是其对秦琵琶的 改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文献记载: “或谓咸丰肥此器, 以移琴声四弦十三柱。″即阮咸扩大了琵琶的音箱共鸣箱, 音量也随之扩大。另外,还增加了一个音柱,变为十三柱, 扩大了琵琶的音域,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在南北朝时期,一种木制梨形音箱,曲颈,四弦,四 柱,持琴姿势为横抱,用拨子弹奏的乐器开始传入中原。人 们为了和中原旧有的琵琶相区别, 将其称为 “胡琵琶”或 “曲 项琵琶”。据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及韩淑德、张 之年的《中国琵琶史稿》所载,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 从印度传入中国。另外,与四弦曲项琵琶同时传入中国的还 有五弦琵琶。据《通典》记载: “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 所出。”②有关五弦琵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 《通典?历代沿革》 中:“自宣武以后,始爱胡声,泊于迁都”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