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预应力粗钢筋加固膨胀土地基中砖混结构房屋的方法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再吸水再膨胀,再失水再收缩的特性。这种特性使房屋基础受到膨胀力的循环作用,结构薄弱部位首先开裂,特别是砖混结构,其裂缝会迅速扩展,贯通整个墙体甚至基础,严重的会造成墙体倾斜、错位。下面以一幢锻压车间(图9-3-l)为例,介绍用预应力粗钢筋对膨胀土地基中砖混结构房屋的加固方法。
1.采用¢l8钢筋作为预应力主筋。
2.先在房屋四角制作钢筋混凝土垫块,垫块内设φ6@200钢筋网片,见图9-3-2。
3.按图9-3-2在墙上打洞并埋入钢筋,用1:1水泥砂浆灌实,并与第二步同时施工。
4.待钢筋混凝土垫块达到28d龄期后,将预应力钢筋按房屋尺寸焊接好,安放在施工图所示位置及标高,无螺纹的一端与预埋角铁焊牢,拧紧2号螺母使预应力主筋拉直即可,然后将有螺纹一端也焊于角铁一侧,同时取下1号、2号工作件,并将伸出角铁的预应力筋趁烤热瞬间迅速打弯焊于角铁一侧,见图9-3-2、9-3-3。
5.将3号撑杆按图9-3-2所示位置照图9-3-4焊好。
6.将拉紧螺栓按图9-3-4放置。
7.待上述各项工作完毕后,即可拧动拉紧螺栓。注意应同时拧动螺栓上的螺母,待拧到张拉图所示位置后,预应力钢筋上的预应力即达到设计要求。此时施加预应力的工作即告完成。
8.构造要求。按规范要求用C30号细石混凝土将钢筋封闭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
利用上述方法还成功地对其他几幢房屋进行了加固处理。竣工后,建筑物不再出现裂缝,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第一节 地梁下用钢筋混凝土压入桩进行基础托换
采用直接将设置在地圈梁下的钢管桩逐节压入地基的方法进行基础托换,费用很高,在土中(尤其在地下水往复升降区段),由于钢管桩被腐蚀而影响耐久性;且钢管压入桩在封顶时没有进行预压,需待建筑物进一步下沉后,才能参加工作。为克服上述缺点,在某房屋基础托换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代替钢管桩,并在封顶时对桩进行预压,使桩立即参加工作扩有效地阻止了基础继续下沉。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新建5层办公楼,验收时发现西端山墙窗台下产生了竖向裂缝和水平裂缝,水裂缝宽达10mm。紧连山墙开间的底层纵墙均有上宽下窄的斜裂缝,最大缝宽3mm。由于此处屋顶有一个20m3的水池要装水,因此必须加固才能确保安全。
地质资料表明,工程场地内粘土与亚粘土并存,虽为较厚的匀质土(6~9m),但其工程特征有明显差异,见表9-4-1。西端有裂缝的山墙基础处在亚粘土区域中,埋深仅为1.2m,地基土含水量受地表水影响较大。亚粘土较粘土透水性强,当它含有一定水分时,上部荷载主要由亚粘土中固体颗粒和孔隙水压力来承担;当天气连续干旱时,地基土失水,孔隙水压力逐渐消失,同时固体颗粒压力逐渐增大,亚粘土被压缩,而粘土的含水量相对稳定,
对地基影响并不明显,因而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下雨后,地表水很快渗入亚粘土中,孔隙水压力得到补偿,固体颗粒压力减少,亚粘土出现回弹现象,山墙上裂缝便呈现闭合的趋势。因此,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是造成房屋开裂的主要原因。
该工程基础加固,采用地梁下压入桩进行基础托换,不但可以把上部荷载直接传递到含水量相对稳定的深层土中(≥3.5m),避开大气对土层的影响,同时可减轻原基底压力,减少地基下沉,具有工程量小,费用低,结构性能可靠的特点。
2、 压桩的设置
地梁下钢筋混凝土压人桩的设置根数,主要与单桩承载能力的大小有关。一般单承载力由桩的截面大小、桩长、地基特征值、地梁承顶能力、建筑物自重等诸因素确定。由于地基持力层较浅,承载力较高,预计压入土中的摩擦端承桩不可能很长。考虑到施工简便和经济效益,采用了较小桩的截面(200mm×200mm)和较高的单桩承载能力(200kN)。要求压桩封顶完成后,墙与地梁的空隙用泵压入水泥砂浆填充密实,由于操作导坑也用毛石混凝土恢复充填,因此,可使原有地震承载力得到恢复,与压入桩处于共同工作状态。
原有地基的承载能力,可用轻便触探仪测定,不足部分由压入桩承担。每米长地梁下需设置压入桩的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G+P——每米长基础上恒载与活载之和(kN);
[R]——基础底面的地基承载力(kN/m2);
A——每米长基础底面积(m2);
Pj ——压入桩的单桩承载力(kN)。
3、 地梁承顶压能力复核
在地梁下,通过千斤顶进行压桩,其反力直接传给地梁。由于一般民用建筑的地圈梁多按构造配置,其截面及配筋普遍偏小,在压桩过程中,地梁被顶裂时有发生。因此,施工前应对地梁的承顶压能力进行复核。
根据结构状况,地梁可看成具有不间断弹性支座的连续梁,以千斤顶反力作外力,直接作用在弹性地基梁上计算内力,并验算其截面强度。但这种计算过于繁琐,不适于施工现场应用。采用倒梁法简化计算过程,一般施工开挖操作导坑宽度约0.8m,故近似取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