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萎→阳痿 * 无需→无须;龙胆紫→甲紫 * (一)这一级标题后另起一行 * 造字:Zaozi001=扌+衮;修改错误的序号 * 各种神经麻痹,及→各种神经麻痹及 * * 纠正标点 * 纠正不当标点。 * 纠正不当标点。 * 50℃~60℃→50~60℃ * 水泡→疱 * 发泡疗法→疱 * 发泡疗法→疱 * 发泡疗法→疱 * 发泡疗法→疱 * 39℃~40℃→39~40℃;10cm~15㎝→10~15㎝;20分钟~30分钟→20~30分钟 * 导后观察大便次数→灌肠后观察大便次数 * 一、适用范围 热熨法主要适用于由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呕吐,或者跌打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或者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等。 第七节 热熨法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筷、陈醋、双层纱布袋、凡士林、棉签、坎离砂成品(或药物、盐、麸皮、晚蚕砂等)、炒锅、电炉,必要时备大毛巾、屏风。 第七节 热熨法 三、操作方法之药熨法 1.将药物加白酒或醋一起放入锅中混匀,文火炒至60~70℃装袋,用大毛巾保温(用时50~60℃)。 2.根据病情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3.患处涂一层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4.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第七节 热熨法 四、注意事项 1.热证、实证、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及局部无知觉者禁用。 2.腹部包块性质不明及孕妇腹部忌用。 3.掌握好热熨温度,一般不超过70℃,年老和婴幼儿不超过50℃。 4.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疱,如有烫伤,应立即停止热熨,局部涂以烫伤药物。 第七节 热熨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煮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的药气熏洗患部,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的一种技术。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别具有疏通腠理、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去腐生肌、发汗解表、杀虫止痒等作用。熏洗法可分为四肢熏洗法、眼部熏洗法、坐浴法。 第八节 熏洗法 一、适用范围 熏洗法主要用于治疗体表急性炎症及风湿肿痛等病证。 二、用物准备 熏洗盆、药液、治疗盘、浴巾、水温计、弯盘、镊子、纱布,眼部熏洗时另备治疗碗、有孔巾、药液等。 第八节 熏洗法 三、操作方法 1.四肢熏洗法 2.眼部熏洗法 3.坐浴法 第八节 熏洗法 四、注意事项 1.熏洗时,冬季应保暖,夏季宜避风寒。熏洗后,要立即将皮肤拭干。 2.注意药液温度适宜,掌握好患部与盛药液器皿的距离。 3.对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浸渍时,应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被包扎的患部,熏洗时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敷料,重新包扎。 5.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坐浴。 6.一般每日熏洗1次,每次20~30分钟。 第八节 熏洗法 贴敷法分干性贴敷法和湿性贴敷法两种。干性贴敷法又称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又称为“天灸”或发疱疗法。湿性贴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通调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第九节 贴敷法 一、适用范围 1.内科 感冒、咳嗽、哮喘、胃痛、泄泻、黄疸、头痛、眩晕等。 2.外科 疮疡肿毒、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 3.妇科 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等。 4.五官科 喉痹、牙痛、口疮等。 5.儿科 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第九节 贴敷法 二、用物准备 1.穴位贴敷法 治疗盘、膏药或新鲜中草药,根据需要备添加的药末、酒精灯、火柴、剪刀、胶布、绷带。必要时准备备皮刀、滑石粉。 2.湿敷法 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4~5层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 第九节 贴敷法 三、操作方法 (一)穴位贴敷法 1.正确取穴并清洁,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 2.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 3.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病人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 4.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艾灸。 第九节 贴敷法 三、操作方法 (二)湿敷法 1.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 2.将药液倒入容器内,置敷布于药液中浸透,用镊子拧干、抖开、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