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响曲 蓝色的多瑙河 解析
交响曲lbrack;蓝色的多瑙河rsqb;解析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其父与其同名,所以他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创作风格。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高产的曲作家。作品编号达到479号,其中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轻歌剧16部。施特劳斯因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创作的作品有《蓝色的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酒与女人之歌》《维也纳性情》《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糖果》《法兰西舞曲学生波尔卡》等等。其中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由于这部作品曲调华丽,因而在很多大型的音乐演奏会上,演奏家们都会演奏这部作品。圆舞曲原是流行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农民舞曲,它伴衬着滑行、平步、旋转圆圈图形的“圆舞”而演奏。16世纪初叶,随着“圆舞”广泛流行于欧洲各国城市,“圆舞曲”亦得以发展,并在舞蹈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节拍以3/4拍子为主,亦有6/8拍子,速度有快、中、慢三种,以小快板居多。演奏、演唱时,尤以强调重拍,配合舞蹈中旋转圆圈的动作,结构较为自由,常见的有二段体、三段体和多段体等。 一、作品创作过程 1866年6月17日,普奥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气焰嚣张地击溃奥地利军队,扬言要高唱凯歌进入维也纳。在摇撼大地的战争震音中,音乐之城惶惶不安。当时,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约请施特劳斯写一首歌颂祖国河山的合唱曲,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一天,作曲家突然想起了奥地利诗人卡尔?贝克(1817―1879)描写多瑙河的诗,他吟咏出那几句扣人心弦的诗句:“在那多瑙河边,在那美丽的,蔚蓝色的多瑙河边……”诗中迷人的意境,在他脑海中化为一个奇妙的乐思。当这个简洁的音调出现在作曲家谱纸上时,其他旋律泉涌而至,不绝流泻在他的笔端。一首无词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诞生了。赫贝克请一位奥地利职业警察兼家庭诗人约瑟夫?怀尔填词。因歌词粗劣,这首合唱曲在1867年2月15日首演时,听众反映冷淡。从战争创伤中尚示苏醒过来的人们,对于歌词中的寻欢作乐的情调感到不合时宜。 半年以后,施特劳斯应邀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费加罗报》约他演出一首新作。作曲家把合唱曲《蓝色的多瑙河》编成管弦乐曲上演。在豪华的大厅中,当第一段旋律刚刚奏出,观众的热烈掌声便把音乐声淹没了。第二天,法国诗人巴比叶(1805―1882)用法文为圆舞曲重新填写歌词。以后,管弦乐曲和合唱曲《蓝色的多瑙河》便风扉全球,成为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二、作品分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像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多瑙河的水波,在弦乐震音中闪烁荡漾。圆号像一首霞光穿透雾霭,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第一首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犹如春之神 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像娓娓动听的语调,把合唱曲中的优美词句,轻轻地送到人们耳畔:“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儿吹动树梢……” 第二首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 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旋律中歌词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像玫瑰,向我们微笑。美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 第三首圆舞曲。转G大调,它的主题跳跃性比较强,副题带有流动性的特点,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灵的节奏中,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的欢乐欢舞。曲调中起伏的音型,犹如他们飘飞的衣饰;节奏中强劲的重音,像是他们轻轻点蹈的舞点。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舞曲,刻画出多瑙河边美丽醉人的春意;而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正是美好的春天的主人…… 第四首圆舞曲。转F大调,主题充满幸福感,并富于歌唱性,副题由于用了许多附点音符,旋转性比较强,情绪也比较热烈,春意盎然,沁人心脾,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