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高三复习诗歌专题
一:不同诗歌语言特征的比较
古诗韵律优美、蕴涵丰富。有的明白如话,平易近人;有的婉约隽秀,独臻妙境;有的跌宕起伏, 雄浑深厚;有的如烟似梦,意境优美;有的则是悲凉慷慨,豪迈奔放。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为此考点 而死记一些“名词术语”,不在理解上下功夫,结果事倍功半。
(2011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望湖楼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晚景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解析】“优美”和“壮美” 一字之差,内涵有异。前者侧重优雅、清逸,后者侧重壮丽。刘诗展 现的“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苏诗写特定情境下望 湖楼的所见晚景,横风吹雨,来去匆匆,雨收云散,湖面浩阔如海,一望如碧,天空不时闪出电光, 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属典型的壮丽景象。
【参考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 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 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 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比较诗歌语言
彻底的了解语言文字是诗歌鉴赏的基础。高考中的鉴赏必须从语言入手 ,要做到准确理解词语,体味
词语的内涵。在对比阅读中 ,要注意相同或相近词语在不同意境中的差别 ,对于表达情感的差别要
准确作答。
3.语言赏析比较。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 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二是在了解不同诗人性格爱好、表达习惯等基础上,分门别类理清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
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或豪放洒脱等。
答题时要使用专业术语,不可随心所欲。
(2016天津卷)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 门莫上关。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 ,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技法解析】
本题辨析用词技巧,比较不同语言的表达效果。用于比较的是动词“望”和形容词“空” 。要结合
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运用这两个词所显示的不同表达效果及其蕴含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
用“望”字更好。“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用“空”字好。 “空” 字营造了一种空旷的意境,同时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三、语言赏析比较
〔方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角度:一是炼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 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 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2008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①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①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 “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 ,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
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2005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 “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 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 “无灯”野(小)店、半
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 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
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 “犹有”二字则无此意
趣。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