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名中医诊言录2.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治 治疗原则 善治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 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五十· 新方八阵·补略)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现代·岳美中《岳美中 论集》) 要知药气入胃,不过借此调和气血,非药入口,即变为气血,所以不在 多也。(清·徐灵胎《慎疾刍言·制剂》) 此句言虚证用补不在多,贵乎维护胃气。 考《内经》治肝,不外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清·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痰厥)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 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十七·杂证谟·脾胃) 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 散之不得外也。(清·周学海《读医随笔》卷四·用药须使邪有出路) 治心火以苦寒,治肾火以咸寒(清·徐灵胎《医学渊源论·军火相火 论》) 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培后天须参谷食之方。(清·王旭高《王旭高医 案》卷二·虚劳) 情志中病,未可全凭药力,务须屏烦颐养,方能除根。(清·程杏轩 《杏轩医案·续录》怔忡治法) 常言道“无情草木之品,不能胜有情之病”,须牢记心中。 初病之热为实热,宜用苦寒要清之;大病后之热为虚热,宜用甘寒药清 之。(清·俞嘉言《寓意草·辨王玉原伤寒后余热并永定善后要法》) 欲泄水,必崇土;欲平气,必疏木。(清·王旭高《王旭高议案》卷二 ·臌胀水肿) 此言治疗水肿的两大治法。 肝虚无中虚直补之法,补肾即所以补肝;中虚有兼补之方,补火而更能 生土。(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卷三·痰饮) 治肝不应,当取阳明。(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三·木乘土) 胃以痛为补,脾以健为运。(近代·丁甘仁《丁甘仁医案》卷八·膏 方) 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而大有 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清·徐灵胎《医学渊源论》卷 上·病同人异也) 腑病宜开通,不得以脏药犯之;脏病宜补益,不得以腑药犯之。(清· 石寿棠《医原》卷上·阴阳治法大要论) 诸病不已,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明·周子干《慎斋遗书》卷 二·辨证施治) 太阴湿土,得阳则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三·脾胃华岫云评语) 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淤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清· 唐容川《血证论》卷一·用药宜忌论) 肝主疏泄,肾司闭藏;肝有相火,有泻无补;肾为真水,有补无泻。 (清·叶天士《医效秘传》卷三·阴虚论) 肥人之身,以火为宝;瘦人之身,以湿为宝。故肥人不任清凉,瘦人不 任温补。(清·许豫和《怡堂散记》下卷·又录名言) 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清·许豫和《怡堂散记》下卷·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解) 补,戒急授而骤壅;伐戒亟夺而竣利。(清·唐笠山《吴医汇讲》卷八 ·摄生杂话) 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清·汪昂《医方 集解》补养之剂·参苓白术散) 老人之痰,慎于吐利,尤宜用食以补之。(宋·陈宜《养老奉亲书食· 治养老序第十三》) 大凡以药功病者,去其大半,即宜养正气而佐以祛邪,正气充则邪气自 尽。(明·黄承昊《折肱漫录》卷一·医药篇一) 外感忌酸收,内症戒消导。(清·宝辉《医医小草·精义汇通》) 体实气壮,要治病留人;体衰气虚,须留人治病。(现代·岳美中《岳 美中医案集》六君子汤和真武汤加减治疗尿毒症) 人知补之为补,而不知泻之为补;治泻之为泻,而不知补之为泻。(清 ·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治法》引《医学入门》语)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功。(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二·推原 补法利害非轻说) 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血未伤而气先脱,虽 安必死。(清·唐容川《血证论·脉证死生论》) 有形之学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明·赵献可《医贯》) 补气之品可重也,行气之品不可重。补血之品可重也,行血之品不可 重。(清·周声溢《靖安说医》) 此言用药须分清主次与用量轻重。 治血之要;其取效在调气而补血,其收功在安神而固精。(清·罗美 《名医汇粹》) 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气形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 壮则自能摄血。(清·汪昂《医方集解·理血之剂》) 初病在经,久痛如络,以经主其,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活血之当然 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医评语) 此言疾病的发展总是由浅入深,由气及血。 血贵宁静,不善疏动,疏动则有泛滥之虞;血贵流通,不当凝滞,凝

文档评论(0)

XTSWH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