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页,共27页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现象。 传统心理学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页,共27页 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法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 第三页,共27页 主要区别 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 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 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第四页,共27页 联 系 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要了解犯罪心理,必先了解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而定。 第五页,共27页 当然,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错综复杂,一般来说,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是相一致的,但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也存在着两者不一致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刑法学中的间接故意犯罪情况。 犯罪人本无犯罪动机,只是在别人胁迫下不得已实施了犯罪行为。 第六页,共27页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 根据犯罪人犯罪经历的不同,可以将犯罪人分为三大类:一是初犯和偶犯;二是惯犯和累犯;三是职业犯。 从初犯、偶犯到累犯、惯犯以至职业犯,是个体犯罪心理结构恶性发展的过程。不同的犯罪人犯罪,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提高侦查、讯问以及矫治的效率,治理社会犯罪,实现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页,共27页 第一节 初犯和偶犯的心理 初犯:相对于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刑法学中的初犯是指第一次犯罪并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人。 对比: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初犯,可能是第一次受到刑罚处罚的人,也可能是虽有违法犯罪行为,但尚未受刑罚处罚的人,如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第八页,共27页 偶犯:相对于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如“见财起意”、“顿起杀人之心”等故意犯罪人。 初犯和偶犯的区别 ◆ 年龄差异 ◆ 犯罪人的心理结构差异 第九页,共27页 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就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结构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本质特征: ● 犯罪心理结构是由犯罪人一些畸变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复合体。 ● 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一个亚结构。 ● 是犯罪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第十页,共27页 初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一)初犯的心理特征 ◆ 动机特征:对初犯来说,犯罪前一般都经历过激烈的动机冲突。表现为犯罪冲动和抑制因素之间的相互较量。 ◆ 认知特征:一方面表现为认知水平较低,对法律及事物的认识肤浅,认知范围狭窄;另一方面,对认知内容的错误,如具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第十一页,共27页 ◆ 能力特征:初犯由于没有犯罪经历,因而犯罪技能不熟练。 ◆ 初犯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犯罪前:侥幸心理突出。 犯罪过程中:恐惧心理占优势。 犯罪后的心理状态:惊恐、心虚、悔罪心理、自暴自弃、 犯罪心理结构的两极性变化。 第十二页,共27页 (二)初犯的行为特征 ◆ 犯罪行为的预谋性。 ◆ 犯罪行为的幼稚性。 ◆ 作案手段简单。 ◆ 共同犯罪较多。 第十三页,共27页 偶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一)偶犯的心理特征 ◆ 不良的需要。 ◆ 动机产生的瞬时性。 ◆ 偏执的性格特征。 ◆ 意志的两极性。 ◆ 犯罪时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 第十四页,共27页 (二)偶犯的行为特征 ◆ 冲动性 ◆ 盲目性 ◆ 偶发性 ◆ 单独性 ◆ 简单性 第十五页,共27页 第二节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 累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