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复习课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发生机制(jīzhì):——三个基本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 足够的堆积物 足够的地表(dìbiǎo)和沟谷坡度。 ——基础条件? 较大的地面坡度(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山谷地形有利于流水汇集;) 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 ——触发因素和动力条件? 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bēnténg)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第六十一页,共75页。 泥石流爆发(bàofā)的条件分析: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地貌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及人类(rénlèi)对植被的破坏。 气象条件: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山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貌物质(wùzhì)、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持续暴雨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第六十二页,共75页。 思考(sīkǎo):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一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fēngpèi),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植被破坏严重 第六十三页,共75页。 【案例二】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kuòzhǎn),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第六十四页,共75页。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jiǎnyào)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第六十五页,共75页。 【解析】 从试题材料和剖面图可以分析出黄土覆盖在基岩上,与基岩的接触面就成为了土坡的滑动面,且在基岩上黄土厚度不均,呈现出坡顶和坡麓黄土层薄,坡中间厚的特点,这就容易出现一旦人工切坡(如图中所示),加上雨水下渗,基岩与黄土之间形成(xíngchéng)滑动面,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滑坡。黄土直立性强,垂直节理发育,人工开挖边坡,就会破坏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容易导致黄土崩塌。 第六十六页,共75页。 【答案】 黄土(huángtǔ)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huángtǔ)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huángtǔ)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huángtǔ)滑坡。 第六十七页,共75页。 考点(kǎo diǎn)三 我国的生物灾害 虫灾 鼠灾 分类 农作物害虫、森林害虫 农田鼠类、森林鼠类 主要分布区 (蝗虫)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内涝蝗区;河泛蝗区 喜湿鼠类危害区;耐旱鼠类危害区 危害 蚕食农作物、草原、树木等;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损失严重 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传播疾病,威胁人体健康 第六十八页,共75页。 【案例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第六十九页,共75页。 第七十页,共75页。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受影响(yǐngxiǎng)。(海南岛、台湾岛、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等地影响(yǐngxiǎng)较小) 4、寒潮(háncháo) (1) 、概念(gàiniàn):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冷空气过程 (2)、成因: 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 (3)、源地: 6、影响中国寒潮的路径: 中路、东路、西路 北冰洋地区、西伯利亚北部 一般出现在秋末至初春(冬半年),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是秋季和春季。 (4)、发生季节: 5、对中国影响的地区: 第二十九页,共75页。 降温(jiàng wēn)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7、危害(wēihài): 8、防御(fángyù)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 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 第三十页,共75页。 路径(lùjìng) 中路——路程较短,沿途地势(dìshì)北高南低,来势汹涌。 西路 东路(dōnɡ lù) 对我国影响最大 中路 第三十一页,共75页。 东西向山脉——阴山、秦岭和南岭等阻挡(zǔdǎng),势力不断减弱。 青藏高原(qīnɡ zàng ɡāo yuán)——地势高,不易受影响 南北向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tōngdào),分流南下

文档评论(0)

137****6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