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获奖教案.docVIP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获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PAGE / NUMPAGES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方面,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示意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史料解读。 材料:瓦子又称“瓦肆”“瓦舍”,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5.图片展示。 杂剧演员 6.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抢答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案提示:杂剧。 7.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宋代叫元旦)。还有元宵节、中秋节等。 8.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 1.经典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阅读教材,完成下表的填空。 人物 代表作 贡献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目标导学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元曲的基本情况。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1)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2)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3)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目标导学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教师讲述:《资治通鉴》的概况。 (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2.学生根据教材回答《资治通鉴》的地位。 答案提示:司马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