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脉内溶栓 动脉溶栓实际是一个铺垫,单独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是不够的,更多是桥接治疗的准备工作或者是静脉溶栓失败后还可以进行动脉溶栓。急性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包括增加血栓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实施导丝或导管碎栓,透视下确认血管再通,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器械取栓等),此外,其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但动脉溶栓最大的好处是明确病变的血管部位在哪里。 * 血管内治疗的血管开通率及预后 动脉溶栓是血管内治疗的开拓者,现在多模式动脉内机械血管再通包括微导丝、微导管碎栓,栓子切除,吸栓装置,球囊成型和支架以及支架样取栓器等。如果单纯通过支架,通过现有的的多模式动脉内血管再通方法实现血管再通能达到95%-96%左右,但良好转归只有45%左右。 * 血管内机械开通血管 (二)血管内机械开通(使用支架取栓、血栓抽吸及其他方法) 推荐意见: 1、对谨慎选择的发病时间8小时内的严重卒中患者(后循环可酌情延长至24小时),仅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能够在快速影像学指导下,由有经验的神经介入医师施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治疗,但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尚不肯定,需要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决定。 2、新一代支架取栓装置总体上要优于以往的取栓装置(solitaire支架及trevo支架取栓)。 * Solitaire支架所取血栓 * 血管成形术 (三)血管成形术 推荐意见: 1、对谨慎选择的发病时间8小时内的严重卒中患者(后循环可酌情延长至24小时)、动脉溶栓失败的患者或不适合行血管内取栓治疗、合并颅内动脉基础狭窄的患者,仅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由有经验的神经介入医师施行急诊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治疗,其疗效仍需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2、非选择性患者进行紧急颈动脉颅外段或椎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的效果未经证实,仅限用于特定的情况,如动脉粥样硬化责任血管颅外段高度狭窄或夹层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 * 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治疗 1、动脉内溶栓药物选择包括尿激酶和rt-PA,最佳剂量和灌注速率尚不确定,推荐动脉使用尿激酶总剂量不超过80万IU,1万-2万U/min;rt-PA总剂量不超过40mg,1mg/min,每5-10分钟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以最小剂量达到血管再通标准为宜。 2、对使用血管内机械开通治疗的患者,可于术后开始给予持续抗血小板治疗;对需要行血管成形术的患者,可于术前或植入支架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及氯吡格雷300mg的负荷剂量口服或鼻饲,术后持续给予阿司匹林100-300mg/d及氯吡格雷75mg/d 1-3个月。 3、急诊血管内治疗术中肝素的使用剂量尚有争论,推荐参考剂量:50-70IU/kg体重,静脉团注,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200-300s。 * 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治疗 4、围手术期血压管理:推荐血管内开通治疗前血压应控制在180/105mmHg以下;血管内开通治疗后,血压降至合理水平。 5、术后置神经监护病房(NICU),至少24小时心电、血压监护,24小时内复查头CT和脑血管检查[经颅多普勒(TCD)、MRA、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同时神经系统全面体格检查(NIHSS)。 * 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及随访 (一)血管造影分级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再通治疗,使用TIMI分级与mTICI分级对疗效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应用mTICI分级方法明显优于TIMI分级,推荐mTICI2b级及3级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成功标准。 * * 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评价 (二)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为术后90天的临床预后评估,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标准,mRS2分为预后良好,mRS 0-2 分为神经功能独立预后标准;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标准为NIHSS评分较术前增加≥ 4分。 * 血管内治疗的随访 (三)随访 建议分别于术后24小时、1、3、6和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行MRS和NIHSS评分,并行相关脑血管检查(TCD、MRA、CTA或DSA);当怀疑靶病变血管再次闭塞时,行CTA或直接行血管造影检查;1年后建议每6个月复查1次。 * 这张幻灯的数据来自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可以看到,脑血管病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从1990年到今天,脑血管病依然是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但是其致残性却位列第一。 北京地区新数据表明脑血管病死因占第二位,第一位是恶性肿瘤,而肿瘤中第一位是肺癌 急性脑梗死的桥接治疗 * 脑血管病:全球第二位死因(1990) 0 5 10 总死亡或寿命损失年 (YLLs)的百分比 病因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病 下呼吸道感染 腹泻性疾病 新生儿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结核 麻疹 交通事故 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肿瘤 疟疾 先天性疾病 寿命损失年 死
文档评论(0)